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隋、唐、五代哲学(581~960年)论文

诠释与重建:成玄英《庄子疏》的哲学意蕴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5页
第二章 经典诠释第25-59页
 第一节 经典认同第25-34页
  一、《庄子疏》的著述时间第25-27页
  二、认同《庄子》的表现第27-30页
  三、认同《庄子》的根源第30-34页
 第二节 义理取向第34-42页
  一、整体的把握第34-38页
  二、具体的解释第38-42页
 第三节 思想范畴第42-47页
  一、源于本土的思想范畴第43-45页
  二、取之佛教的思想范畴第45-47页
 第四节 思维特色第47-52页
  一、重玄双遣第47-49页
  二、自身否定第49-51页
  三、并照双非第51-52页
 第五节 言说方式第52-59页
  一、大言若反第52-54页
  二、浑化一体第54-59页
第三章 思想理路第59-92页
 第一节 逍遥命物第60-68页
  一、逍遥的内涵第60-63页
  二、逍遥的准则第63-66页
  三、逍遥的层次第66-68页
 第二节 大齐万境第68-76页
  一、生命困境的根源第69-71页
  二、破除妄心的方法第71-72页
  三、“道智”:智慧的最高境界第72-74页
  四、“自然”:智慧的终极本体第74-76页
 第三节 摄卫养生第76-80页
  一、生命的基本问题第77-78页
  二、养生的境界递进第78页
  三、养生的哲学层次第78-80页
 第四节 处涉人间第80-84页
  一、人间困境第80-81页
  二、处世哲学第81-83页
  三、处世修养第83-84页
 第五节 内德圆满第84-92页
  一、道德的本体依据第85页
  二、道德的内在之美第85-87页
  三、道德的外化之功第87-92页
第四章 结论第92-99页
 一、成玄英庄学的经典意识第92-93页
 二、成玄英庄学的思想进路第93-95页
 三、成玄英庄学的哲学意蕴第95-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2页
附录1 成玄英生平著作考述第112-125页
附录2 成玄英行年著述略表第125-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吕柟仁学研究
下一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情结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