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的流变与传承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的缘起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与策略 | 第11-13页 |
第2章 红色经典的流变与传承 | 第13-30页 |
·红色经典的界定 | 第13-14页 |
·红色经典的概念 | 第13页 |
·红色经典的历史定位 | 第13-14页 |
·英雄主义美学期的红色经典 | 第14-21页 |
·特殊的文化语境孕育了红色经典 | 第14-15页 |
·读者的审美价值取向引导了红色经典 | 第15-17页 |
·读者的直接参与成就了红色经典 | 第17-18页 |
·红色经典文化场域的形成 | 第18-19页 |
·英雄主义美学期红色经典的接受观 | 第19-21页 |
·自由主义美学期的红色经典 | 第21-25页 |
·自由主义美学期的审美场 | 第21-22页 |
·批评家对红色经典的冷漠 | 第22-24页 |
·红色经典娱乐功能的重视 | 第24-25页 |
·各类改编题材的盛行 | 第25页 |
·后现代主义文化盛行期的红色经典 | 第25-30页 |
·对英雄的呼唤与对崇高美学的渴求 | 第25-26页 |
·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的盛行 | 第26-28页 |
·红色经典改编影视剧的接受 | 第28-30页 |
第3章 红色经典流变与传承的反思 | 第30-42页 |
·从红色经典的流变看经典建构的内部因素 | 第30-35页 |
·大众化与平民化的美学特征 | 第30-31页 |
·乐观主义的叙事策略 | 第31-32页 |
·崇高美学的典范之作 | 第32-33页 |
·情节模式与人物塑造中的暴力倾向 | 第33-35页 |
·从红色经典的沉浮看经典建构的外部因素 | 第35-38页 |
·主流意识形态对经典的遴选 | 第35-37页 |
·读者对经典的遴选 | 第37-38页 |
·红色经典的当代影响 | 第38-42页 |
·红色经典对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影响 | 第38-40页 |
·红色经典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