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概述 | 第12-16页 |
·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12-13页 |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老化效应 | 第13-14页 |
·老化对有机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及毒性的影响 | 第14-16页 |
·老化对有机污染物可浸提性的影响 | 第16页 |
·有机物的老化机理 | 第16-20页 |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 第17-18页 |
·分配理论(Distribution) | 第18-19页 |
·有机质扩散理论(Organic Matter Diffusion) | 第19页 |
·小孔扩散理论(Pore Diffusion) | 第19-20页 |
·影响土壤老化的因素 | 第20-24页 |
·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20-21页 |
·土壤孔隙 | 第21页 |
·土壤湿度 | 第21-22页 |
·土壤中矿物的影响 | 第22页 |
·土壤pH值 | 第22页 |
·土壤微生物活动 | 第22-23页 |
·土壤团聚体 | 第23页 |
·温度 | 第23页 |
·污染物的性质 | 第23-24页 |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态的提取 | 第24-25页 |
·一步提取法 | 第24页 |
·多级提取法 | 第24-25页 |
·膜提取法 | 第25页 |
·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研究目的 | 第2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多环芳烃在土壤中分布的时间效应 | 第28-43页 |
·前言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实验条件 | 第29-30页 |
·土壤样品的制备及其性质的测定 | 第30-31页 |
·污染物的添加及老化 | 第31页 |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 | 第31-32页 |
·多环芳烃的测定 | 第32-33页 |
·有机污染物相迁移动力学模型 | 第33-35页 |
·质量控制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供试土壤理化性质 | 第35-36页 |
·多环芳烃总量的回收率 | 第36页 |
·PAHs在土壤中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 第36-37页 |
·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 | 第37-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不同提取法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提取效率的对比及土壤性质对老化效应的影响 | 第43-61页 |
·前言 | 第43-4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土壤样品及其性质的测定 | 第44页 |
·污染物的添加及老化 | 第44页 |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 | 第44-46页 |
·土壤中可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测定 | 第46页 |
·土壤中有机质和软硬碳的测定 | 第46页 |
·质量控制 | 第46页 |
·有机污染物相迁移动力学模型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9页 |
·供试土壤理化性质 | 第47页 |
·多环芳烃总量的回收率 | 第47页 |
·不同多环芳烃可提取态的区别 | 第47-50页 |
·不同提取剂对有机污染物提取效率(30天)的影响 | 第50-55页 |
·可溶解性有机碳(DOC)对多环芳烃老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总有机碳(TOC)对多环芳烃老化的影响 | 第56页 |
·粘土(clay)对多环芳烃老化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有机碳中不同组分对多环芳烃老化的影响 | 第57-59页 |
·土壤颗粒对多环芳烃老化的影响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创新点 | 第62页 |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