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碳纤维简介 | 第11-12页 |
·国内外碳纤维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4-16页 |
·碳纤维生产控制系统 | 第14-15页 |
·温度控制策略 | 第15-16页 |
·预氧化炉优化设计 | 第16页 |
·碳纤维预氧化装备关键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工业自动化发展 | 第17-18页 |
·工业生产温度控制策略 | 第18-22页 |
·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基于 PCC的新型碳纤维生产线控制系统开发 | 第27-41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构建 PCC开发平台 | 第28-31页 |
·PCC硬件平台 | 第28页 |
·PCC通讯平台 | 第28-29页 |
·PCC编程开发平台 | 第29-31页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33页 |
·中央控制系统 | 第31-32页 |
·传感及执行机构 | 第32-33页 |
·碳纤维生产线能耗分析 | 第33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3-39页 |
·控制系统开发流程 | 第34页 |
·硬件组态 | 第34-35页 |
·通讯实现 | 第35-36页 |
·软件组态设计 | 第36-39页 |
·系统评价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预氧化炉温度控制策略设计 | 第41-53页 |
·引言 | 第41页 |
·预氧化炉数学模型构建 | 第41-43页 |
·PID控制器设计 | 第43-44页 |
·PID参数选取原则 | 第43-44页 |
·常规 PID控制器设计 | 第44页 |
·模糊 PID自整定控制器设计 | 第44-48页 |
·模糊控制机理分析 | 第44-45页 |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5-47页 |
·模糊自整定 PID的推理规则 | 第47-48页 |
·在线自适应整定参数 | 第48页 |
·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第48-51页 |
·仿真平台建立 | 第48-49页 |
·建立仿真模型 | 第49-50页 |
·控制方案优化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预氧化炉优化设计 | 第53-67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预氧化炉优化方案 | 第54-55页 |
·优化设计平台搭建 | 第55-58页 |
·平台结构组成 | 第56-57页 |
·工作流程设计 | 第57-58页 |
·预氧化炉三维传热计算模型及其仿真实现 | 第58-63页 |
·预氧化炉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预氧化炉内部温度场的数值求解 | 第59-63页 |
·预氧化炉内部温度场优化 | 第63-66页 |
·常规预氧炉化炉内部温度场分布 | 第63-64页 |
·带风机预氧炉化炉内部温度场分布 | 第64-65页 |
·优化后预氧炉化炉内部流场分布 | 第65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新型预氧化装备现场应用 | 第67-75页 |
·实际生产应用效果评价 | 第67-69页 |
·现场预氧化炉装置 | 第67-68页 |
·现场控制系统装置 | 第68-69页 |
·预氧化炉温度控制 | 第69页 |
·实际生产的预氧丝性能评估 | 第69-74页 |
·预氧丝评估方案 | 第69-70页 |
·预氧丝性能表征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