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33页 |
·气候生态条件与水稻产量品质的关系 | 第19-21页 |
·气候生态条件与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 第19页 |
·气候生态条件与品质的关系 | 第19-21页 |
·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产量品质的演替 | 第21页 |
·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与产量的关系 | 第21-23页 |
·水稻源库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源库的基本概念及衡量指标 | 第23页 |
·源库类型的划分 | 第23-24页 |
·水稻株型的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理想株型的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穗型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株高方面的研究 | 第26-27页 |
·叶部性状的研究 | 第27-28页 |
·分蘖性状的研究 | 第28-29页 |
·东北地区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第二章 东北地区水稻产量的比较 | 第33-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比较 | 第34-38页 |
·不同产量水平的比较 | 第38-40页 |
·东北地区水稻的籽粒充实率 | 第40-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关于供试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 | 第43页 |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 | 第43-44页 |
·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差异 | 第44页 |
·结论 | 第44-47页 |
第三章 东北地区水稻品质的比较 | 第47-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品质测定 | 第47-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67页 |
·碾米品质的比较 | 第49-52页 |
·外观品质的比较 | 第52-58页 |
·营养品质及食味的比较 | 第58-61页 |
·淀粉RVA特征值比较 | 第61-62页 |
·产量及相关因素与品质的关系 | 第62-65页 |
·不同产量水平品质的比较 | 第65-67页 |
·不同穗型品质的比较 | 第67页 |
·讨论 | 第67-69页 |
·食味值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 第67页 |
·高产与优质之间的关系 | 第67-68页 |
·籽粒充实率与品质的关系 | 第68页 |
·籽粒充实率与RVA谱的关系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第四章 东北地区水稻的物质生产特性及群体结构 | 第71-9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2-73页 |
·试验材料 | 第72页 |
·试验方法 | 第72-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88页 |
·分蘖利用情况分析 | 第73-74页 |
·源库特点分析 | 第74-76页 |
·物质生产分析 | 第76-80页 |
·群体结构与稻谷品质的关系 | 第80-82页 |
·不同产量水平的物质生产及源库特性 | 第82-83页 |
·主要株型性状的比较 | 第83-88页 |
·讨论 | 第88-91页 |
·东北地区水稻的穗型特点 | 第88-89页 |
·关于东北地区水稻的株型特征 | 第89页 |
·超高产品种的株型和穗型特点 | 第89-90页 |
·获得超高产的途径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第五章 东北地区不同年代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演替规律 | 第93-1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3页 |
·试验材料 | 第93页 |
·试验方法 | 第9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3-117页 |
·产量及相关因素的演进 | 第93-101页 |
·品质的演进 | 第101-108页 |
·分蘖特性的演进 | 第108-109页 |
·干物质积累的演进 | 第109-113页 |
·源库特性的演进 | 第113-117页 |
·讨论 | 第117-121页 |
·不同年代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演变 | 第117-119页 |
·关于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与产量的关系 | 第119-120页 |
·不同年代品种源库特性的演变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用SSR标记评估东北地区水稻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 第123-1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4-125页 |
·试验材料 | 第124页 |
·表型农艺性状的考察 | 第124页 |
·基因组DNA提取及SSR扩增 | 第124-125页 |
·数据分析 | 第1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5-131页 |
·东北地区水稻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 第125-130页 |
·中国东北水稻品种与日本引进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 第130-131页 |
·讨论 | 第131-134页 |
·形态性状与SSR标记多样性结果的比较 | 第131-132页 |
·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132-133页 |
·东北水稻推广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趋势 | 第133页 |
·东北水稻推广品种地理分布的探讨 | 第133-134页 |
·中国东北选育水稻品种与日本引进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 第134页 |
·结论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5页 |
附录 | 第145-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151-152页 |
论文图表统计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