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正面临两大危机 | 第12页 |
·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与开发原生态资源所具备的三个条件 | 第12-13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3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其综述 | 第15-19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9页 |
4 研究思路及重点 | 第19-20页 |
5 研究的方法 | 第20页 |
6 预期的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20-21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 | 第22-26页 |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 第22-23页 |
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 | 第23-24页 |
4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24页 |
5 民俗学理论和旅游经济学理论 | 第24-25页 |
6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原生态资源的属性特征及构成要素 | 第26-30页 |
1 原生态资源的概念及涵义 | 第26页 |
2 原生态资源的特点 | 第26-27页 |
3 原生态资源的一般构成要素 | 第27-28页 |
4 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的功能属性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为例 | 第30-43页 |
1 靖州县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 | 第30-35页 |
·原生态自然资源 | 第30-34页 |
·原生态文化资源 | 第34-35页 |
2 靖州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措施 | 第35-39页 |
·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 第35-37页 |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 第37-38页 |
·注重规划,科学保护与开发原生态资源 | 第38页 |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夯实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保护与开发原生态资源提供条件 | 第38-39页 |
3 靖州县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群众对原生态资源的价值认识不深,保护与开发资源的意识比较低 | 第39页 |
·保护管理不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资源破坏严重 | 第39-40页 |
·总体规划滞后,资源开发利用分散 | 第40页 |
·新农村建设项目单一,资源开发水平偏低 | 第40页 |
4 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制约因素 | 第40-42页 |
·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的问题 | 第40-41页 |
·新农村建设中保护与开发原生态资源面临着正确处理政府支持、全社会参加与农民主体作用的三者关系问题 | 第41页 |
·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人才的瓶颈制约问题 | 第41页 |
·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 | 第41-42页 |
·新农村建设中面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导致的制度困境问题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典型案例分析及启——以靖州县三锹乡地笋村为例 | 第43-50页 |
1 三锹乡地笋村现状 | 第43-45页 |
·自然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 第43页 |
·民族文化系统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经济系统现状分析 | 第44-45页 |
2 地笋村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路 | 第45-46页 |
·保护与开发的原则 | 第45页 |
·保护与开发的目标 | 第45页 |
·保护与开发的总体思路 | 第45-46页 |
·保护与开发原生态资源的建设功能 | 第46页 |
·村寨规划建筑风格 | 第46页 |
3 保护与开发原生态资源的内容和途径 | 第46-48页 |
·项目基本建设内容 | 第46-47页 |
·产品的设计:从民族文化资源到项目到产品的转化 | 第47-48页 |
4 启示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 第50-62页 |
1 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50-51页 |
·系统整体性原则 | 第50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50-51页 |
·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 | 第51页 |
·综合效益原则 | 第51页 |
2 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的实态调查及实态评价 | 第51-54页 |
·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的实态调查 | 第51-52页 |
·农村原生态资源的实态评价 | 第52-54页 |
3 新农村建设中保护与开发原生态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4-58页 |
·指标的确立 | 第54-56页 |
·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指标评价计算方法 | 第56-58页 |
4 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为例 | 第58-61页 |
·有关数据的说明 | 第58页 |
·有关指标的说明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七章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保护与开发原生态资源的对策 | 第62-70页 |
1 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 第62页 |
2 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 | 第62-63页 |
3 找准切入点,注重农村原生态资源要素激活 | 第63-64页 |
4 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重点 | 第64-67页 |
·村庄建筑风貌规划 | 第64页 |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 第64-65页 |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 第65页 |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第65-67页 |
5 建立新农村建设中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有效机制 | 第67-70页 |
·坚持政府主导,健全政府机制 | 第67-68页 |
·强化生态补偿,完善市场机制 | 第68-69页 |
·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 第69页 |
·做好试点示范工作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1 研究结论 | 第70页 |
2 改进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