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施氮量、氮源及栽培模式对小麦、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7页
     ·氮肥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第14页
     ·氮肥利用率第14-15页
     ·施氮量对玉米和小麦地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5-23页
     ·栽培模式对玉米和小麦地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第23-24页
     ·氮饱和参考小区在作物氮素管理中的应用第24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4-27页
第二章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灌浆期冬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第27-41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试验设计第28页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第28-30页
     ·数据分析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8页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30-32页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下冬小麦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第32-38页
   ·讨论第38-41页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38-39页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39-40页
     ·冬小麦栽培中适宜的栽培模式和施氮量第40-41页
第三章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第41-50页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试验设计第42页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第42页
     ·数据分析第42-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下冬小麦籽粒糖及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第43-46页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46-48页
   ·讨论第48-50页
第四章 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玉米苗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第50-60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试验设计第51页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第51-52页
     ·数据分析第52页
   ·结果与分析第52-59页
     ·新展开叶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第53-54页
     ·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变化第54-56页
     ·冠层叶绿素密度和冠层光合特性的变化第56-57页
     ·生理特性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第57-59页
   ·讨论第59-60页
第五章 不同追氮量对玉米吐丝后生理性状的影响第60-71页
   ·材料与方法第61-62页
     ·试验设计第61-62页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第62页
     ·数据分析第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9页
     ·追氮量对玉米叶片SPAD 值的影响第62-63页
     ·追氮量对玉米叶片SPAD-NSI 值的影响第63-64页
     ·追氮量对玉米叶片Dualex 值的影响第64-65页
     ·追氮量对玉米叶片Dualex-NSI 值的影响第65-66页
     ·不同追氮量下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第66-67页
     ·不同追氮量下地上部干物质和产量的变化第67-68页
     ·SPAD 值、Dualex 值、收获期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第68-69页
   ·讨论第69-71页
第六章 评估不同氮源和施肥方式对玉米氮饱和参考小区建立的影响第71-87页
   ·材料与方法第72-77页
     ·试验设计第72-75页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第75页
     ·数据分析第75-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85页
     ·田间试验第77-83页
     ·温室试验第83-85页
   ·讨论第85-87页
     ·水分和氮源对氮饱和参考小区建立的影响第85-86页
     ·施肥方式对氮饱和参考小区建立的影响第86页
     ·评估施氮量对玉米影响有效的指标第86-87页
第七章 快速、无损评估玉米氮素形态的指标第87-102页
   ·材料与方法第87-91页
     ·试验设计第87-88页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第88-90页
     ·数据分析第90-91页
   ·结果与分析第91-97页
     ·施氮量对快速、无损评估玉米氮素形态指标的影响第91-95页
     ·不同指标对氮饱和指数(NSI)的反应第95页
     ·水分状态对不同指标氮饱和指数(NSI)的影响第95页
     ·施肥方式对不同指标氮饱和指数(NSI)的影响第95-97页
   ·讨论第97-102页
第八章 地形结构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第102-112页
   ·材料与方法第102-104页
     ·试验设计第102页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第102-104页
     ·数据分析第104页
   ·结果与分析第104-109页
     ·土壤、地形结构和NDVI 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第104-106页
     ·土壤和地形结构与NDVI 的关系第106-109页
     ·土壤和地形结构与NDVI 氮饱和指数(NDVI_NSI)的关系第109页
   ·讨论第109-112页
第九章 结论第112-116页
   ·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第112页
   ·栽培模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第112-113页
   ·玉米苗期生理特性对氮素的反应第113页
   ·追肥量对吐丝后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13页
   ·氮源、施肥方式及水分对氮饱和参考小区建立的影响第113-114页
   ·不同快速、无损氮素诊断指标的稳定性第114页
   ·土壤和地形结构对玉米NDVI 的影响第114页
   ·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作者简介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mDREB5互作蛋白GmTPR1的功能分析及利用核蛋白筛选系统克隆抗逆基因
下一篇:不同灌溉方式下民勤荒漠绿洲区棉花水氮耦合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