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中国鼠害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鼠类危害现状 | 第11-13页 |
·鼠害发生的原因及规律 | 第13页 |
·鼠害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 | 第13-16页 |
·苦参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苦参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页 |
·苦参化学成分研究 | 第16-17页 |
·药理作用的研究 | 第17-19页 |
·农药应用研究 | 第19-20页 |
·苦参的其它活性 | 第20页 |
·植物源灭鼠药剂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杀鼠 | 第21页 |
·驱鼠 | 第21-22页 |
·不育 | 第22-24页 |
·微囊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壁材聚合物 | 第24页 |
·微囊微球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微囊技术的应用 | 第25-27页 |
·微囊化技术展望 | 第2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7-28页 |
·论文设计思路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供试动物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4页 |
·三种苦参生物碱的适口性测定 | 第29-30页 |
·三种苦参生物碱两两混合后对小鼠的活性关系测定 | 第30页 |
·三种苦参生物碱与溴敌隆混合后对小鼠的活性关系测定 | 第30页 |
·三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的毒性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 第30-31页 |
·苦参生物碱微囊制备方法 | 第31-32页 |
·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32-33页 |
·微囊形态学特征研究 | 第33页 |
·微囊适口性测定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57页 |
·三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的适口性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适口性测定结果 | 第34页 |
·槐定碱对小鼠的适口性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苦参碱对小鼠的适口性测定结果 | 第35页 |
·三种苦参生物碱与溴敌隆对小鼠的混合毒性研究结果 | 第35-38页 |
·三种苦参生物碱对小鼠的活性关系测定结果 | 第38页 |
·三种苦参生物碱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8-46页 |
·对试鼠体重的影响 | 第38页 |
·对试鼠日平均采食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试鼠对饲料的利用率 | 第39-42页 |
·试鼠的脏器系数变化 | 第42页 |
·试鼠的血液常规检测结果 | 第42页 |
·试鼠的血清酶学检测结果 | 第42-46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46-49页 |
·氧化苦参碱微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 第46-47页 |
·苦参碱微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 第47-48页 |
·槐定碱微囊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 第48-49页 |
·测定波长的结果 | 第49-50页 |
·苦参碱紫外吸收光谱 | 第49页 |
·氧化苦参碱紫外吸收光谱 | 第49-50页 |
·槐定碱紫外吸收光谱 | 第50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0-51页 |
·苦参碱标准曲线 | 第50-51页 |
·槐定碱标准曲线 | 第51页 |
·氧化苦参碱标准曲线 | 第51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51-53页 |
·精密度考察 | 第53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53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53-54页 |
·微囊形态观察 | 第54页 |
·投食试验测定 | 第54-57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介绍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