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 1 植物抗病性 | 第13-17页 |
| ·植物抗病机制 | 第13-15页 |
| ·植物抗病防卫反应的基本信号通路 | 第15-16页 |
| ·SA 信号传导途径 | 第15页 |
| ·JA/ET 信号传导途径 | 第15-16页 |
| ·信号途径之间的交流 | 第16页 |
| ·植物的抗病基因 | 第16-17页 |
| 2 梨黑星病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病原菌 | 第17页 |
| ·发病条件 | 第17-18页 |
| ·抗病机制 | 第18-19页 |
| 3 抑制性消减杂交 | 第19-21页 |
| ·抑制性消减杂交的原理 | 第19-20页 |
| ·抑制性消减杂交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4 广谱抗病基因 NPR1 基因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NPR1 基因的发现 | 第21-22页 |
| ·NPR1 基因在植物抗病性中的重要作用 | 第22-23页 |
| ·NPRl 基因在 SAR 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 ·NPRl 基因在 ISA 中的作用 | 第23页 |
| ·NPR1 基因在R 基因决定的抗性中的作用 | 第23页 |
| ·NPR1 基因的抗病机制 | 第23-24页 |
| ·NPR1 的存在形式 | 第23-24页 |
| ·NPR1 亚细胞定位研究 | 第24页 |
| ·NPR1 与TGA 转录因子互作功能的研究 | 第24页 |
| 5 基因原核表达技术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 ·基因原核表达技术的应用 | 第25页 |
| ·基因原核表达系统 | 第25-26页 |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黑星病菌诱导的砀山酥梨消减文库构建及EST 序列分析 | 第28-4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36页 |
| ·田间人工接种梨黑星病菌 | 第28-29页 |
| ·叶片采集 | 第29页 |
| ·总 RNA 提取 | 第29页 |
| ·mRNA 的分离纯化 | 第29页 |
| ·抑制消减文库构建 | 第29-35页 |
|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第29-30页 |
| ·cDNA 第二链的合成 | 第30页 |
| ·酶切双链cDNA | 第30-31页 |
| ·接头的连接 | 第31页 |
| ·第一次消减杂交 | 第31-32页 |
| ·第二次消减杂交 | 第32页 |
| ·两次抑制性 PCR | 第32-33页 |
| ·二次 PCR 产物纯化回收 | 第33-34页 |
| ·PCR 产物的连接 | 第34页 |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4页 |
| ·蓝白斑筛选与鉴定 | 第34-35页 |
| ·cDNA 片段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35-36页 |
| ·测序 | 第35页 |
| ·序列分析 | 第35页 |
| ·序列提交 | 第35-3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 ·接种黑星病菌后梨叶片发病情况观测 | 第36页 |
| ·消减文库构建样品总RNA 及mRNA 质量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 ·Rsa I 酶切与分析 | 第37页 |
| ·巢式PCR | 第37-38页 |
| ·PCR 产物的连接转化大肠杆菌 | 第38页 |
| ·消减文库转化后的菌液PCR 电泳 | 第38页 |
| ·测序结果 | 第38-39页 |
| 3 讨论 | 第39-43页 |
| ·病害反应相关基因 | 第40页 |
|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 | 第40-41页 |
| ·清除活性氧和解毒功能 | 第41页 |
| ·防卫/胁迫反应 | 第41页 |
| ·信号转导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早酥梨NPR1 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 第43-5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8页 |
| ·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 ·植物材料 | 第43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43页 |
| ·主要工具酶 | 第43页 |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 ·引物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 ·早酥梨叶片总 RNA 提取与纯化 | 第44页 |
| ·早酥梨 NPR1 基因cDNA 全长克隆 | 第44-45页 |
| ·早酥梨 NPR1 基因原核表达 | 第45-48页 |
| ·含 Bam HⅠ和 SalⅠ酶切位点的重组克隆载体构建 | 第45页 |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5-47页 |
| ·早酥梨NPR1 基因的融合表达与可溶性分析 | 第47-4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 ·RNA 提取 | 第48-49页 |
| ·早酥梨NPR1 基因cDNA 全长克隆 | 第49页 |
| ·早酥梨NPR1 基因全长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9-52页 |
|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52页 |
|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可溶性分析 | 第52-54页 |
| 3 讨论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