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束中高含气量空泡份额计算模型适用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ABWR 和ESBWR 介绍 | 第16-17页 |
·SCWR 介绍 | 第17-18页 |
·高含气量工况对BWR 和SCWR 的意义 | 第18页 |
·对高空泡现象的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子通道程序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意义 | 第19-21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空泡份额模型及子通道程序 | 第21-40页 |
·空泡份额模型 | 第21-25页 |
·气液两相空泡份额的基本关系式 | 第21页 |
·空泡份额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几个空泡份额模型的简单比较 | 第23-25页 |
·子通道程序及其计算流程图 | 第25-27页 |
·子通道程序 | 第25-26页 |
·计算流程图 | 第26-27页 |
·各因素对空泡份额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27-39页 |
·实验模型和实验工况 | 第27-30页 |
·压力对空泡份额的影响 | 第30-33页 |
·质量流速对空泡份额的影响 | 第33-37页 |
·热流密度对空泡份额的影响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空泡份额模型敏感性评估 | 第40-52页 |
·4×4 模型及实验工况介绍 | 第40-4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8页 |
·各模型计算下各变量的轴向变化 | 第41-42页 |
·各模型计算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值比较 | 第42-45页 |
·误差分析 | 第45-48页 |
·子通道程序中的各模型影响 | 第48-49页 |
·子通道轴向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8×8 棒束结果分析 | 第52-76页 |
·BFBT 实验介绍 | 第52页 |
·计算子通道分析程序和实验工况及组件介绍 | 第52-56页 |
·子通道分析程序 | 第52-53页 |
·实验工况及组件介绍 | 第53-56页 |
·各因素对空泡份额模型计算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 第56-70页 |
·不同压力下空泡份额预测值和实验值比较 | 第56-60页 |
·不同入口过冷度下空泡份额预测值和实验值比较 | 第60-62页 |
·不同质量流速下空泡份额预测值和实验值比较 | 第62-65页 |
·不同含气率下空泡份额预测值和实验值比较 | 第65-70页 |
·Dix 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验值比较 | 第70-73页 |
·Dix 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验值比较 | 第70-72页 |
·轴向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子通道程序中的各模型影响分析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6页 |
·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