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以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9页
导言第19-23页
 一、选题意义第19-2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三、研究方法与体例第22-23页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第23-68页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由来第23-36页
  一、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第24-25页
  二、民间文学艺术:概念的衍生第25-28页
  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概念的拓展第28-31页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成型第31-36页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第36-61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第36-43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第43-49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第49-53页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相关概念比较第53-61页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提出第61-68页
  一、应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61-63页
  二、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63-66页
  三、在何种程度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66-68页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基础第68-99页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主权依据第68-77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人类共同遗产第68-73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主权第73-77页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人权法基础第77-89页
  一、从文化权利的视角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77-85页
  二、从发展权的视角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85-89页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环境法基础第89-99页
  一、可持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证成第89-92页
  二、文化多样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证成第92-99页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的探索第99-151页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第99-113页
  一、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创者第99-104页
  二、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者第104-107页
  三、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行者第107-111页
  四、其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概述第111-113页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法保护第113-135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权和邻接权保护第114-120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利保护第120-121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第121-125页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秘密保护第125-126页
  五、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际探索第126-135页
 第三节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他法律形式第135-139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同法保护第135-137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习惯法保护第137-139页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的选择第139-151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性质第139-142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利益关系第142-145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的关系第145-151页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法保护制度第151-194页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保护的主体问题第151-167页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第151-160页
  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第160-167页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保护的主要制度第167-178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的确立及作用第168-170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模式选择第170-174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评选标准考量第174-178页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保护的具体方法第178-184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保护方法第179-183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特殊保护方法第183-184页
 第四节 国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保护第184-194页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机构第184-187页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制度第187-190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与援助第190-194页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制度第194-232页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行知识产权法的冲突第194-203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行知识产权法的理念冲突第194-198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行知识产权法的规则冲突第198-203页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权利体系的构建第203-225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保护体制的建立第203-208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权利的权利客体第208-212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权利的权利主体第212-220页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权利的权利内容第220-225页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权利的保护期限第225页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权利的限制——以利益平衡为限度第225-232页
  一、利益平衡是现代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精神第226-227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须以利益平衡为限度第227-229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权利的限制第229-232页
第六章 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第232-264页
 第一节 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第232-242页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第232-238页
  二、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概况第238-242页
 第二节 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法保护体系第242-253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保护的根本目标第242-243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保护的基本原则第243-247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保护的主要内容第247-253页
 第三节 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体系第253-264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的目标第253-255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的原则第255-258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的主要内容第258-264页
结语第264-266页
参考文献第266-27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79-280页
后记第280-283页

论文共2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治视角下行业协会的解析
下一篇:儿童权利保护的国际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