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角下行业协会的解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行业协会的乱象解析 | 第14-20页 |
第一节 行业协会的现实乱象 | 第14-17页 |
一、乱象之一——错位 | 第14-15页 |
二、乱象之二——缺位 | 第15-16页 |
三、乱象之三——越位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乱象折射的问题症结 | 第17-20页 |
一、概念界定混乱 | 第17-18页 |
二、本质属性模糊 | 第18页 |
三、法律规范空白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行业协会的历史考量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国外行业协会的历史发展 | 第20-23页 |
一、水平结合型的发展——以美国为例 | 第20-22页 |
二、伞状倒装型的发展——以日本为例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我国行业协会的类型发展 | 第23-29页 |
一、行会 | 第23-25页 |
二、商会 | 第25-26页 |
三、同业公会 | 第26-29页 |
第三章 行业协会的本质属性 | 第29-37页 |
第一节 行业协会的市场角色 | 第29-31页 |
一、“市场失灵”下的自律和防御 | 第29-30页 |
二、“政府失灵”下的替代和制约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 | 第31-34页 |
一、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 第31-32页 |
二、法律权利定位 | 第32-33页 |
三、法律义务定位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行业协会的社会功能 | 第34-37页 |
一、经济层面的自律功能 | 第34-35页 |
二、社会层面的整合功能 | 第35-36页 |
三、政治层面的制权功能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我国行业协会的现实状况 | 第37-48页 |
第一节 我国行业协会的基本构成 | 第37-39页 |
一、发展类型 | 第37-38页 |
二、发展模式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我国行业协会的现实地位 | 第39-43页 |
一、经济体制改革初始阶段 | 第39-41页 |
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阶段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我国行业协会的运行管理 | 第43-46页 |
一、组织机构 | 第43-44页 |
二、运行机制 | 第44-46页 |
第四节 我国行业协会的现存问题 | 第46-48页 |
一、法律规范不健全 | 第46-47页 |
二、主体定位不明确 | 第47页 |
三、运行发展不规范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我国行业协会的理想构建 | 第48-60页 |
第一节 我国行业协会的构建原则 | 第48-50页 |
一、政会分开,还原行业协会本质属性 | 第48-49页 |
二、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行业协会的管理制度构建 | 第50-52页 |
一、国外行业协会管理制度的特点 | 第50-51页 |
二、改革双重管理体制 | 第51页 |
三、加强外部监督制度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行业协会的运作模式构建 | 第52-55页 |
一、发达国家行业协会运作模式 | 第52-53页 |
二、我国行业协会运作模式理想构建 | 第53-55页 |
第四节 完善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 第55-60页 |
一、制定统一的《行业协会法》 | 第56-57页 |
二、继续制定和完善行业协会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规范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