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5页 |
·水稻产量性状 QTL 的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水稻产量性状 QTL 的基本特点 | 第15-16页 |
·水稻产量性状 QTL 的精细定位 | 第16-19页 |
·水稻产量性状 QTL 的克隆 | 第19-21页 |
·水稻产量性状 QTL 的育种应用 | 第21页 |
·QTL 精细定位的两个重要条件 | 第21-24页 |
·高精度连锁图谱 | 第21-22页 |
·次级群体 | 第22-24页 |
·本研究的提出和目标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水稻第6 染色体短臂 RM587-RM6119 区域每穗粒数 QTL 的精细定位 | 第25-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5-30页 |
·水稻材料 | 第25-27页 |
·田间试验和性状考查 | 第27页 |
·DNA 提取 | 第27-28页 |
·PCR 扩增及产物检测 | 第28-30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数据分析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4页 |
·FM3、FM4 和FM7 F2:3群体产量性状分布和表型变异 | 第30页 |
·应用 FM3、FM4 和 FM7 F2:3群体精细定位每穗粒数 QTL | 第30-32页 |
·QTL 区间的缩小 | 第32-33页 |
·候选基因分析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水稻第6 染色体短臂 RM6119-RM19652 区域产量性状 QTL 的遗传分解 | 第35-4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8页 |
·水稻材料 | 第35-38页 |
·田间试验和性状考察 | 第38页 |
·基因型检测 | 第38页 |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结果 | 第38-47页 |
·F_(2:3)群体的性状表现 | 第38-39页 |
·产量性状 QTL 的定位 | 第39-41页 |
·以等位基因效应差异为基础的 QTL 分解 | 第41-42页 |
·以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效应差异为基础的 QTL 分解 | 第42-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1页 |
·水稻第6 染色体短臂RM587-RM6119 区域每穗粒数QTL 的精细定位 | 第49页 |
·水稻第6 染色体短臂RM6119-RM19652 区域产量性状QTL 的遗传分解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