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7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 | 第14-16页 |
·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研究及分析 | 第18页 |
·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长期下挠计算分析 | 第18-19页 |
2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基本机理 | 第19-31页 |
·收缩徐变的特性 | 第19-21页 |
·混凝土的收缩 | 第19-20页 |
·混凝土的徐变 | 第20-21页 |
·收缩徐变的机理 | 第21-24页 |
·混凝土的收缩机理 | 第21-22页 |
·混凝土的徐变机理 | 第22-24页 |
·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主要因素 | 第24-29页 |
·内部因素 | 第24-27页 |
·外部因素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常用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 | 第31-43页 |
·基本概念 | 第31-32页 |
·徐变系数、徐变度和徐变函数 | 第31-32页 |
·收缩应变 | 第32页 |
·收缩徐变计算方法 | 第32-35页 |
·老化理论 | 第32-34页 |
·先天理论 | 第34页 |
·弹性徐变法 | 第34-35页 |
·流动率法 | 第35页 |
·继效流动理论 | 第35页 |
·国内外常用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 | 第35-42页 |
·CEB-FIP系列模型 | 第35-38页 |
·ACI系列模型 | 第38-39页 |
·GL2000系列模型 | 第39-41页 |
·B3系列模型 | 第41页 |
·中国公路JTG D62—2004规范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徐变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43-63页 |
·常用计算模型与各地试验的对比 | 第43-52页 |
·VB计算程序 | 第43-46页 |
·东部地区徐变试验对比情况 | 第46-47页 |
·西南地区徐变试验对比情况 | 第47-49页 |
·中部地区徐变试验对比情况 | 第49-50页 |
·南部地区徐变试验对比情况 | 第50-52页 |
·短期试验预测混凝土长期徐变 | 第52-55页 |
·鲍罗克斯(J.J.Brooks)和内维尔(Neville)模式 | 第52-53页 |
·Sirivivatnanon模式 | 第53-54页 |
·Bazant——混凝土徐变预测方法 | 第54-55页 |
·根据Bazant短期推演混凝土长期变形 | 第55-61页 |
·东部地区徐变试验 | 第55-56页 |
·西南地区徐变试验 | 第56-58页 |
·中部地区徐变试验 | 第58-59页 |
·南部地区徐变试验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下挠及影响因素 | 第63-69页 |
·连续刚构桥存在问题 | 第63-65页 |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梁下挠严重 | 第63-64页 |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横隔板、底板裂缝 | 第64-65页 |
·影响大跨度刚构桥下挠的原因 | 第65-67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 第65页 |
·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 第65-66页 |
·汽车荷载长期效应的影响 | 第66页 |
·超重的影响 | 第66页 |
·施工质量的影响 | 第66页 |
·运营管理方面的影响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长期下挠计算分析 | 第69-94页 |
·虎门大桥辅航道桥工程概况 | 第69-71页 |
·气象、水文与地质 | 第69页 |
·设计标准 | 第69-70页 |
·桥型设计情况 | 第70页 |
·桥型布置情况 | 第70-71页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71-73页 |
·模型简介 | 第71-72页 |
·荷载组合的确定 | 第72-73页 |
·收缩徐变对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影响 | 第73-80页 |
·考虑收缩徐变与不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 | 第73-75页 |
·环境相对湿度对桥梁下挠的影响 | 第75-77页 |
·环境温度对桥梁下挠的影响 | 第77-80页 |
·纵向预应力损失对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影响 | 第80-88页 |
·全部纵向预应力损失对桥梁挠度的影响 | 第80-83页 |
·顶板纵向预应力损失对桥梁挠度的影响 | 第83-85页 |
·底板纵向预应力损失对桥梁挠度的影响 | 第85-88页 |
·其他因素对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影响 | 第88-93页 |
·汽车活载长期效应对桥梁挠度的影响分析 | 第88-91页 |
·桥梁结构刚度的损失对桥梁挠度的影响分析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7 减小大跨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措施 | 第94-100页 |
·正确地估计和预测收缩徐变 | 第94页 |
·提高箱梁持久承载力 | 第94-96页 |
·提高梁体整体抗力的构造措施 | 第95页 |
·改善梁体持久承载力受力状况 | 第95页 |
·提高箱梁局部抗疲劳的措施 | 第95-96页 |
·改进预应力筋设计 | 第96页 |
·纵向预应力体系 | 第96页 |
·竖向预应力体系 | 第96页 |
·预应力布置 | 第96页 |
·控制施工质量 | 第96-98页 |
·确保混凝土质量 | 第96-97页 |
·重视预应力管道安装 | 第97页 |
·合理选择混凝土浇注后张拉时间 | 第97页 |
·张拉工艺质量控制 | 第97-98页 |
·必要施工监控 | 第98页 |
·加强大桥的运营管理 | 第98-99页 |
·减少超载负荷 | 第99页 |
·及时修缮维护 | 第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作者简历 | 第104-10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