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42页 |
·活动星系核的基本观测特征 | 第19-21页 |
·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与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活动星系核的X-ray辐射特征 | 第25-29页 |
·活动星系核的铁Kα荧光线辐射 | 第29-37页 |
·铁Kα荧光线辐射的盘线模型 | 第30-32页 |
·宽铁Kα荧光线的观测 | 第32-34页 |
·铁Kα线的光变 | 第34-36页 |
·窄Fe Ka荧光发射线 | 第36-37页 |
·X-ray天文观测卫星简介 | 第37-42页 |
·Chandra X射线天文台 | 第37-39页 |
·XMM-Newton X射线望远镜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2章 两类Seyfert 2星系的核区遮蔽与统一模型 | 第42-64页 |
·引言 | 第42-46页 |
·样本 | 第46-47页 |
·比较两类Seyfert 2星系的X-ray遮蔽 | 第47-5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1-64页 |
·样本选择效应 | 第52-56页 |
·物理解释 | 第56-64页 |
第3章 NGC7590核区遮蔽的研究 | 第64-75页 |
·引言 | 第64-67页 |
·XMM观测与数据分析 | 第67-72页 |
·成像分析 | 第67-68页 |
·光变曲线分析 | 第68-70页 |
·光谱分析 | 第70-72页 |
·讨论 | 第72-74页 |
·严重遮蔽的活动星系核? | 第72-73页 |
·宽线区是否存在? | 第73-74页 |
·恒星形成率 | 第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第4章 活动星系核窄铁Kα发射线的研究 | 第75-107页 |
·引言 | 第75-76页 |
·Chandra高能光栅观测及数据处理 | 第76-77页 |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77-87页 |
·窄铁Kα线的特征 | 第87-106页 |
·铁Kα线的线心能量分布 | 第91-95页 |
·铁Kα线的等值宽度 | 第95-98页 |
·铁Kα的线宽度分布 | 第98-102页 |
·铁Ka线的流量 | 第102页 |
·X-ray Baldwin效应 | 第102-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5章 NGC 2992中宽铁Ka荧光发射线的研究 | 第107-126页 |
·引言 | 第107-108页 |
·XMM观测和数据处理 | 第108-109页 |
·光谱分析 | 第109-116页 |
·基本模型 | 第110-115页 |
·宽Fe Kα线和窄Fe Kα线 | 第115-116页 |
·结果 | 第116-119页 |
·连续谱 | 第116-117页 |
·Fe K发射线 | 第117-119页 |
·与历史X射线观测的比较 | 第119-124页 |
·NGC 2992的光变历史 | 第119-121页 |
·历史的X-ray光谱分析结果 | 第121-122页 |
·反射连续谱的变化 | 第122-124页 |
·讨论 | 第124-12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9页 |
·结论 | 第126-127页 |
·展望 | 第127-129页 |
第7章 博士期间的其他工作简介 | 第129-152页 |
·高红移类星体和射电星系周围伴星系的光学和紫外特性 | 第129-152页 |
·引言 | 第129-131页 |
·样本,数据和测量 | 第131-134页 |
·Spitzer IRAC成像 | 第134-136页 |
·计算星系恒星质量 | 第136-138页 |
·结果 | 第138-142页 |
·讨论 | 第142-145页 |
·结论 | 第14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8页 |
附录 两类Seyert 2星系的X-ray光谱及最佳拟合模型 | 第168-173页 |
致谢 | 第173-17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5-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