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优良材料筛选与组培快繁技术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5页 |
| 1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药用植物优良单株筛选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优良单株的形态性状的研究 | 第20页 |
| ·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 ·巴戟天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巴戟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巴戟天化学成分及其有效成分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巴戟天药用成分分离提纯技术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3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巴戟天优良材料的筛选 | 第25-36页 |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采集地概况 | 第25页 |
| ·巴戟天单株的采集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 ·巴戟天各单株形态性状指标的测定 | 第25-26页 |
| ·巴戟天各单株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6-2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 ·巴戟天各单株形态性状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28-32页 |
| ·不同样地各单株形态指标比较分析 | 第28-31页 |
| ·各单株产药部位产量的比较分析 | 第31-32页 |
| ·巴戟天各单株多糖含量比较分析 | 第32-34页 |
| ·巴戟天优良材料的筛选 | 第34-35页 |
| 3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巴戟天无菌体系的建立 | 第36-42页 |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 ·技术路线 | 第36页 |
| ·培养条件 | 第36页 |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 ·巴戟天无菌体系的建立 | 第36-38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38-41页 |
| ·不同消毒方式对茎段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不同取材月份对茎段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不同取材时间对茎段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 ·巴戟天茎段不同木质化程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巴戟天优良材料的组培快繁 | 第42-54页 |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 ·技术路线 | 第42页 |
| ·培养条件 | 第42页 |
|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 ·巴戟天优良材料组培快繁研究 | 第42-44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44-53页 |
| ·巴戟天优良材料无菌体系的建立 | 第44页 |
| ·最佳茎段不定芽诱导的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 ·最佳不定芽增殖的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 ·最佳组培苗壮苗的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最佳组培苗生根诱导的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 ·巴戟天组培苗炼苗移栽 | 第52-53页 |
| 3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4-58页 |
| 1 巴戟天优良材料的筛选 | 第54页 |
| 2 巴戟天外植体无菌体系的建立 | 第54-55页 |
| 3 巴戟天组培苗芽诱导 | 第55页 |
| 4 巴戟天组培苗继代增殖 | 第55-56页 |
| 5 巴戟天组培苗的壮苗培养 | 第56页 |
| 6 巴戟天组培苗生根诱导 | 第56-57页 |
| 7 巴戟天组培苗的炼苗移栽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图片及说明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