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 前言 | 第12-27页 |
·乙烯 | 第12-14页 |
·乙烯简介 | 第12-13页 |
·乙烯信号转导模型 | 第13-14页 |
·茉莉酸 | 第14-15页 |
·茉莉酸简介 | 第14页 |
·茉莉酸信号转导模型 | 第14-15页 |
·茉莉酸和乙烯介导的抗病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 | 第15-18页 |
·转录因子 | 第18-20页 |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 | 第18-20页 |
·启动子 | 第20-22页 |
·植物启动子的结构 | 第20-22页 |
·植物启动子的分类 | 第22-23页 |
·组成型启动子 | 第22-23页 |
·组织特异型启动子 | 第23页 |
·诱导型启动子 | 第23页 |
·讨论 | 第23-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构建一个含GCC-BOX 的诱导型启动子以及在水稻中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表达分析 | 第27-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材料 | 第27-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构建含二倍盒的诱导型启动子瞬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 | 第30-31页 |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分子鉴定 | 第31-34页 |
·T1 转基因植株和愈伤对生物、非生物胁迫以及激素处理的应答 | 第34-39页 |
·T1 代转基因植株稻瘟病处理 | 第34-35页 |
·T1 代转基因植株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处理 | 第35页 |
·T1 代转基因植株机械损伤处理 | 第35-36页 |
·T1 代转基因幼苗或愈伤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作用分析 | 第36-38页 |
·T1 代转基因幼苗或愈伤对外源激素处理的应答作用分析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构建一个含JERE-BOX 的诱导型启动子以及在水稻逆境中的表达分析 | 第41-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材料 | 第41-42页 |
·方法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构建含2×JERE-box 的诱导型启动子瞬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 | 第42-43页 |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分子鉴定 | 第43-46页 |
·T1 代转基因植株和愈伤对生物、非生物胁迫以及激素处理的应答 | 第46-51页 |
·T1 代转基因植株用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处理 | 第46页 |
·T1 代转基因植株稻瘟病处理 | 第46-47页 |
·T1 代转基因水稻对机械损伤的应答 | 第47-48页 |
·T1 代转基因幼苗或愈伤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作用分析; | 第48-50页 |
·T1 代转基因水稻幼苗或抗性愈伤对外源激素处理的应答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4页 |
第四章 构建一个含JEGC-BOX 的诱导型启动子以及在水稻逆境中的表达分析. | 第54-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材料 | 第54-55页 |
·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4页 |
·构建含2×JEGC-box 诱导型启动子瞬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 | 第56-57页 |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分子鉴定 | 第57-59页 |
·T1 转基因植株和愈伤对激素处理的应答分析; | 第59-61页 |
·T1 代转基因幼苗或愈伤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作用分析: | 第61-64页 |
·讨论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构建一个含D-BOX 的诱导型启动子以及在水稻逆境中的表达分析.. | 第66-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材料: | 第67页 |
·方法 | 第67-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6页 |
·含2×D-box 诱导型启动子瞬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68页 |
·转基因水稻的获得及其分子鉴定 | 第68-70页 |
·T1 代转基因植株和愈伤对非生物胁迫以及激素处理的应答分析: | 第70-76页 |
·T1 代转基因幼苗或愈伤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作用分析 | 第70-73页 |
·T1 代转基因幼苗和愈伤对外源激素处理的应答作用分析 | 第73-76页 |
·讨论 | 第76-77页 |
总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附录 | 第88-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