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公司法人人格制度 | 第14-17页 |
(一)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4-15页 |
(二)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价值目标 | 第15-17页 |
二、“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7-39页 |
(一) 公司法人格制度的异化及原因 | 第17-20页 |
(二)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涵义 | 第20-21页 |
(三)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称谓 | 第21-22页 |
(四)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22-24页 |
(五)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特征 | 第24-26页 |
(六)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适用要件 | 第26-29页 |
(七)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适用场合 | 第29-33页 |
(八) 与“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相关的一些理论 | 第33-39页 |
三、我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适用 | 第39-46页 |
(一) 我国实行“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紧迫性 | 第39-41页 |
(二) 我国与“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相关的立法与评价 | 第41-45页 |
(三) 我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司法实践状况 | 第45-46页 |
四、完善我国“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建议 | 第46-53页 |
(一) 在立法层面继续完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 第46-48页 |
(二) 完善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48-50页 |
(三) 转变观念,积极而审慎适用“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 第50页 |
(四) 尽快建立、完善我国综合性的个人信用体系 | 第50-51页 |
(五) 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作用 | 第51-52页 |
(六) 提升法官的理论和道德素养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