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交通事故赔偿权利人的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一) 交通事故赔偿权利人的概念和特征 | 第9-10页 |
1、交通事故赔偿权利人的概念 | 第9页 |
2、交通事故赔偿权利人的特征 | 第9-10页 |
(二) 交通事故赔偿权利人与法定继承人的区别 | 第10-11页 |
1、法定条件不同 | 第10页 |
2、主体享有的权利不同 | 第10页 |
3、主体范围不同 | 第10-11页 |
二、非执行职务行为时赔偿权利人范围的界定 | 第11-27页 |
(一) 财产损害赔偿权利人范围界定 | 第11-14页 |
1、财产所有人 | 第11-14页 |
2、财产使用、占有人 | 第14页 |
3、财产继承人 | 第14页 |
(二) 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范围界定 | 第14-27页 |
1、直接受害人 | 第14-19页 |
2、被扶养人 | 第19-21页 |
3、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 第21-24页 |
4、未出世的胎儿 | 第24-27页 |
三、执行职务行为时赔偿权利人范围界定 | 第27-28页 |
(一) 财产损害赔偿权利人范围界定 | 第27页 |
(二) 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范围界定 | 第27-28页 |
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 第28-30页 |
(一)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内涵 | 第28页 |
(二)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的范围 | 第28页 |
(三)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请求权 | 第28-30页 |
五、受害人身份不明时赔偿权利人的确定 | 第30-36页 |
(一) “三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 第30-31页 |
(二) 受害人身份不明时赔偿权利人的确定依据 | 第31-32页 |
(三) 救助站、民政局权利人主体地位分析 | 第32-36页 |
六、完善我国相关规定的建议 | 第36-39页 |
(一) 应当赋予胎儿民事诉讼主体资格 | 第36页 |
(二) 合理规定被扶养人的范围 | 第36-37页 |
(三) 明确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的权利人地位 | 第37-38页 |
(四) 明确规定特定第三人的权利人地位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