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 第12-16页 |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治疗方法 | 第13-16页 |
2.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 第16-20页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病理机制 | 第16-17页 |
·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0页 |
1.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0-22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痛经程度划分标准 | 第20-21页 |
·瘀血症状轻重分级表 | 第21页 |
·纳入标准 | 第21-22页 |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剔除标准 | 第22页 |
3.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2页 |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22页 |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第22页 |
4. 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分组方法 | 第22-23页 |
·给药方法 | 第23页 |
·观察指标 | 第23-24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24-25页 |
6. 研究结果 | 第25-30页 |
·一般资料比较 | 第25-26页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情况的比较 | 第26页 |
·疗效评定结果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0-34页 |
1. 化瘀消癥剂方药分析 | 第30-32页 |
2. 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血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盆腔血流不同点 | 第32页 |
3. 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血流情况及静脉血流测量的局限性 | 第32页 |
4. 外治法的疗效机制 | 第32-3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