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绪论 | 第8-10页 |
| 1、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8页 |
| 2、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3、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图案教育:中国早期的平面设计教育形态 | 第10-18页 |
| ·具有平面设计意义的教育雏形 | 第10-11页 |
| ·以“图案”名义进行的平面设计教育 | 第11-14页 |
| ·关于图案的概念 | 第11-13页 |
| ·作为平面设计教学的图案教育 | 第13-14页 |
| ·商业美术与平面设计教育 | 第14-18页 |
| ·商业美术及其人才的培养 | 第14-15页 |
| ·商业性绘画人才的培养 | 第15页 |
| ·制版印刷人才的培养 | 第15-16页 |
| ·商业美术及教育的衰落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装潢美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形态中的平面设计 | 第18-28页 |
| ·“装潢美术”的兴起 | 第18-19页 |
| ·“装潢”作为学科名词的出现 | 第18页 |
| ·“装潢”的解读 | 第18-19页 |
| ·“装潢”概念在专业中的延伸 | 第19页 |
| ·装潢美术的课程与教学 | 第19-22页 |
| ·专业方向:商业美术与书籍装帧 | 第19-20页 |
| ·装潢美术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 第20-21页 |
| ·教学中的两种倾向:绘画性与装饰性 | 第21-22页 |
| ·“装潢美术”教学内容的发展 | 第22-28页 |
| ·新课程的引进与开设 | 第22-24页 |
| ·书籍装帧教学 | 第24-25页 |
| ·广告设计教学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艺术设计教育形态中的平面设计 | 第28-33页 |
| ·平面设计的兴起 | 第28-30页 |
| ·平面设计的概念 | 第28-29页 |
| ·装潢美术与平面设计的交替 | 第29页 |
| ·教学理念的转变与学科目录的整合 | 第29-30页 |
| ·平面设计教学的发展 | 第30-33页 |
| ·与国外教学同步的工作室教学 | 第30-31页 |
| ·平面设计课程的发展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信息时代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 第33-38页 |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兴起 | 第33-35页 |
| ·关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 第33-34页 |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建立 | 第34页 |
| ·信息时代与视觉传达设计教育 | 第34-35页 |
| ·学科内容的转移与教学改革 | 第35-38页 |
| ·来自国外设计教育的参照 | 第35-36页 |
| ·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发展 | 第36页 |
| ·关于信息设计与教学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名称迁移与教学实验 | 第38-49页 |
| ·专业设计课程的变迁与改革 | 第38-42页 |
| ·商业广告画——广告设计 | 第38-39页 |
| ·书籍封面设计——书籍设计 | 第39页 |
| ·包装装潢——包装设计 | 第39-40页 |
| ·美术字——文字设计 | 第40-41页 |
| ·商标设计——系统设计 | 第41-42页 |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 ·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 第42-43页 |
| ·教学方法因循守旧 | 第43页 |
| ·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业务知识欠缺 | 第43-44页 |
| ·对作业环节的忽视 | 第44-45页 |
| ·建构在现代理性基础上的教育发展 | 第45-49页 |
| ·数字化的平面设计教育 | 第45-46页 |
| ·在平面设计教育中融入本土化意识 | 第46-47页 |
| ·平面设计教育的新语境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 | 第55-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