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 棉纤维的发育过程 | 第11-12页 |
2 棉纤维加厚发育与纤维比强度形成 | 第12-16页 |
·棉纤维加厚发育过程中物质代谢 | 第13-14页 |
·棉纤维加厚发育过程中相关酶的变化 | 第14-16页 |
3 影响棉纤维比强度形成的主要因素 | 第16-18页 |
·基因型 | 第16页 |
·生态因素 | 第16-17页 |
·栽培措施 | 第17-18页 |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7页 |
第二章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纤维糖类物质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 | 第27-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设计 | 第28-29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29页 |
·统计数据分析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氮素的响应 | 第29-30页 |
·棉纤维中蔗糖含量与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关系 | 第30-31页 |
·棉纤维中β-1,3-葡聚糖含量与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关系 | 第31-32页 |
·棉纤维素含量与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关系 | 第32-33页 |
·棉纤维比强度与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关系 | 第33-34页 |
·棉纤维中糖类物质与纤维比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比较 | 第34-35页 |
3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纤维发育关键酶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 | 第39-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试验设计 | 第40-41页 |
·测定内容与测定方法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与纤维中蔗糖酶活性的关系 | 第41-42页 |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与纤维中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关系 | 第42-43页 |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与纤维中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关系 | 第43-45页 |
·不同铃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与棉纤维素含量的关系 | 第45页 |
·不同铃龄棉铃对位叶氮浓度与棉纤维比强度的关系 | 第45页 |
·棉纤维加厚发育关键酶活性与纤维素及纤维比强度达到最大值所对应的对位叶氮浓度曲线的比较 | 第45-46页 |
3 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1-61页 |
1 讨论 | 第51-55页 |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与棉纤维发育中相关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关系 | 第51-53页 |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与棉纤维发育中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关系 | 第53-54页 |
·棉铃对位叶氮浓度与棉纤维发育中糖代谢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系 | 第54-55页 |
2 结论 | 第55页 |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55-56页 |
4 研究展望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已录用和已投稿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