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核果类论文--桃论文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对具有亲缘系谱关系的桃品种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合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第11-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 作物杂种优势的光合性状表现第13-16页
   ·光合面积第13-14页
   ·光合色素含量第14页
   ·光合速率第14-15页
   ·其他光合指标第15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15-16页
 2 光合性状优势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第16页
 3 展望第16-17页
 参考文献第17-23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23-63页
 一、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第23-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材料第23-24页
   ·方法第24-25页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第24页
     ·光合特性测定方法第24-25页
       ·光合作用日变化第24页
       ·P_n的光响应曲线第24页
       ·P_n的CO_2响应曲线第24-25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方法第25页
   ·数据处理第2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5-32页
   ·试验测定期间主要环境因子比较第25页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合特性比较第25-28页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比较第25-26页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比较第26页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饱和光强净光合速率(LSP_n)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比较第26-27页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CO_2补偿点(CCP)、CO_2饱和点(CSP)、CO_2饱和净光合速率(CSP_n)和羧化效率(CE)比较第27-28页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第28-29页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合参数变异系数比较第29-30页
   ·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合特性评价第30-32页
  3 讨论第32-33页
  4 结论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二、不同组合桃杂交后代(F_1)群体幼苗光合、荧光性状杂种优势研究第35-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5-37页
   ·试验材料第35-36页
   ·试验方法第36-37页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第36页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测定第36页
     ·光合特性测定方法第36-37页
       ·光合作用日变化第36页
       ·P_n的光响应曲线第36页
       ·P_n的CO_2响应曲线第36-37页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方法第37页
   ·杂种优势计算第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桃杂交后代(F_1)群体种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杂种优势比较第37-38页
   ·桃杂交后代(F_1)群体种苗叶片光合性状杂种优势比较第38-40页
     ·桃杂交后代(F_1)群体种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杂种优势比较第38-39页
     ·桃杂交后代(F_1)群体种苗叶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饱和光强净光合速率(LSP_n)、表观量子效率(AQY)杂种优势比较第39页
     ·桃杂交后代(F_1)群体种苗叶片CO_2补偿点(CCP)、CO_2饱和点(CSP)、CO_2饱和净光合速率(CSP_n)和羧化效率(CE)杂种优势比较第39-40页
   ·桃杂交后代(F_1)群体种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杂种优势比较第40页
   ·桃杂交后代(F_1)群体种苗叶片光合、荧光性状杂种优势的稳定性分析第40页
  3 讨论第40-45页
   ·桃杂交后代(F_1)种苗光合功能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第44页
   ·桃杂交后代(F_1)种苗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三、桃杂交组合后代(F_1)净光合速率及其杂种优势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第48-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试验材料第48页
   ·试验方法第48-49页
     ·光合作用日变化第49页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第49页
     ·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测定第49页
   ·数据处理第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3页
   ·试验测定期间主要环境因子比较第49页
   ·不同时期桃杂交组合后代P_n杂种优势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第49-50页
   ·不同时期桃杂交组合后代P_n(日峰值和日积分值)及其杂种优势与光合色素含量的相关性第50-53页
     ·不同时期桃杂交组合后代P_n与光合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50-51页
     ·不同时期桃杂交组合后代P_n日峰值杂种优势与光合色素含量的相关性第51-52页
     ·不同时期桃杂交组合后代P_n日积分值杂种优势与光合色素含量的相关性第52-53页
  3 讨论第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四、桃光合性能杂种优势的秋季日变化特征第55-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试验材料第55-56页
   ·研究方法第56页
   ·数据处理第5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不同桃材料净光合速率及其杂种优势率日变化特征第56-57页
   ·不同桃材料蒸腾速率及其杂种优势率日变化特征第57-58页
   ·不同桃材料水分利用效率及其杂种优势率日变化特征第58页
   ·不同桃材料气孔导度及其杂种优势率日变化特征第58页
   ·主要光合性能参数间日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58-59页
   ·桃杂交F_1代种苗光合性能指标杂种优势率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第59-60页
  3 讨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第三部分 全文结论与主要创新点第63-65页
 一、主要结论第63页
 二、主要创新点第63-65页
致谢第65-67页
附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砂梨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其果皮色泽性状的定位分析
下一篇: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信号系统介导氯化钴诱导的番茄侧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