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 果树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方法 | 第12-17页 |
·作图亲本的选择 | 第12-13页 |
·作图群体的选择和类型 | 第13-14页 |
·F_1群体 | 第13页 |
·F_2群体 | 第13-14页 |
·回交群体 | 第14页 |
·作图群体的大小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技术的选择 | 第15-17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 第15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 | 第15页 |
·简单重复序列 | 第15-16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标记 | 第16页 |
·表达序列标签 | 第16-17页 |
·标记的偏分离 | 第17页 |
2 果树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梨的遗传图谱 | 第18-19页 |
·苹果的遗传图谱 | 第19-20页 |
·其他果树的遗传图谱 | 第20页 |
3 果树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砂梨EST-SSR引物开发及其应用 | 第24-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材料及其DNA提取 | 第25页 |
·SSR位点的获取 | 第25-26页 |
·EST-SSR引物设计 | 第26页 |
·PCR扩增 | 第26页 |
·谱带记录和数据处理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梨EST-SSR的发生频率与特点 | 第26-27页 |
·EST-SSR引物多态性检测及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7-29页 |
3 讨论 | 第29-32页 |
·梨EST-SSR分布特点及频率 | 第29-30页 |
·EST-SSR标记的优缺点 | 第30页 |
·关于遗传变异的度量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砂梨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2-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0页 |
·试材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DNA提取步骤 | 第34-35页 |
·模板DNA纯度与浓度检测 | 第35页 |
·DNA提取试剂 | 第35-36页 |
·引物筛选与分子标记分析 | 第36-40页 |
·SSR引物筛选 | 第36页 |
·EST-SSR引物筛选 | 第36页 |
·RAPD引物筛选 | 第36-39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 第39页 |
·作图群体的SSR、EST-SSR及RAPD数据收集和整理 | 第39-40页 |
·各类分离为点的连锁分析及连锁图的构建 | 第40页 |
·图谱相关参数的计算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55页 |
·引物筛选 | 第40-42页 |
·SSR和EST-SSR位点在F_1群体中的分离类型 | 第42-45页 |
·RAPD标记在F_1群体中的多态带分离类型 | 第45-49页 |
·F_1群体分离位点的综合分析 | 第49-50页 |
·连锁图的构建与分析 | 第50-55页 |
3 讨论 | 第55-58页 |
·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55页 |
·偏分离标记的处理 | 第55-56页 |
·梨的遗传图谱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砂梨果皮色泽性状的定位分析 | 第58-66页 |
1 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材料 | 第59页 |
·果皮色泽的调查与分析 | 第59-60页 |
·F_1分析群体DNA池的建立 | 第60页 |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 第60页 |
·SSR标记的验证 | 第60页 |
·SSR标记片段的回收、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60-61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60-61页 |
·连接到T-A载体 | 第61页 |
·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61页 |
·序列分析 | 第61页 |
·SSR数据的收集及果皮色泽性状的初步定位 | 第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引物筛选 | 第61-62页 |
·标记验证与遗传连锁分析 | 第62-63页 |
3 讨论 | 第63-66页 |
·BSA法的特异性 | 第63页 |
·果皮色泽的精细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63-64页 |
·连锁标记定位的可靠性 | 第64-66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8页 |
创新点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4页 |
附录 | 第84-92页 |
发表文章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