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理论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现实背景 | 第12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 第12-20页 |
·研究内容的确定 | 第12-13页 |
·社会心理咨询的相关研究 | 第13-18页 |
·我国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人员的研究 | 第13-14页 |
·我国心理咨询服务对象的研究 | 第14-15页 |
·心理咨询服务的研究 | 第15-18页 |
·研究构想 | 第18-20页 |
·研究的理论构想及内容 | 第18页 |
·研究的方法及特色 | 第18-20页 |
3 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及人员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 第20-40页 |
·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及人员的全国调查 | 第20-26页 |
·目的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页 |
·结果 | 第20-23页 |
·讨论 | 第23-26页 |
·小结 | 第26页 |
·重庆地区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及人员调查 | 第26-31页 |
·目的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小结及建议 | 第30-31页 |
·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及从业人员发展的对策研究 | 第31-40页 |
·目的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4 民众对待社会心理咨询态度及需求现状与促进对策研究 | 第40-54页 |
·民众对待社会心理咨询的态度问卷编制 | 第40-44页 |
·目的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民众对待社会心理咨询态度调查 | 第44-48页 |
·目的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8页 |
·促进民众对待社会心理咨询态度的对策研究 | 第48-51页 |
·目的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讨论与建议 | 第50-51页 |
·民众对待社会心理咨询需求的研究 | 第51-54页 |
·目的 | 第51页 |
·方法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3-54页 |
5 社会心理咨询的服务现状与效果评估研究 | 第54-76页 |
·社会心理咨询的服务过程特点研究 | 第54-61页 |
·目的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5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55-61页 |
·小结 | 第61页 |
·社会心理咨询的服务效果评价 | 第61-68页 |
·目的 | 第61-62页 |
·方法 | 第62页 |
·来访者满意度问卷的修订 | 第62-64页 |
·心理咨询服务的效果评价 | 第64-68页 |
·小结 | 第68页 |
·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效果的评估模型 | 第68-76页 |
·目的 | 第68页 |
·方法 | 第68-69页 |
·咨询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9-72页 |
·咨询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72-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6 总的讨论 | 第76-83页 |
·关于测量工具 | 第76-77页 |
·关于研究方法 | 第77-79页 |
·关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发展 | 第79-80页 |
·关于民众态度及促进条件 | 第80-81页 |
·关于咨询服务特点及效果 | 第81-82页 |
·关于咨询效果评估模型 | 第82-83页 |
7 全文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附录 | 第93-105页 |
1 访谈和录音同意书 | 第93页 |
2 结构化访谈提纲 | 第93-94页 |
3 民众对于重庆市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认识调查表知名度调查 | 第94页 |
4 民众对待社会心理咨询的态度及需求调查问卷 | 第94-97页 |
5 态度促进的实验阅读材料 | 第97-98页 |
6 心理咨询过程Q量表(psvehotherapyproeessQ一set,PQS) | 第98-101页 |
7 咨询效果评价问卷 | 第101-103页 |
8 咨询效果影响因素重要度的调查问卷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在学期间发表成果及参研的课题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