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导言 | 第13-37页 |
一、俄罗斯白银时代与宗教哲学概述 | 第13-21页 |
二、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三、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研究方法 | 第28-33页 |
四、本文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33-37页 |
第一章 俄罗斯文化传统与精神气质 | 第37-60页 |
第一节 民族性格与文化传统 | 第37-43页 |
一、民族性格与自然环境 | 第37-40页 |
二、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 | 第40-43页 |
第二节 东正教思想与文化精神 | 第43-54页 |
一、东正教与西方宗教精神旨趣差异 | 第44-48页 |
二、东正教与西方宗教发展路径各异 | 第48-54页 |
第三节 俄罗斯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 第54-60页 |
一、非理性特点 | 第54-56页 |
二、整体性原则 | 第56-58页 |
三、宗教人道主义传统 | 第58-60页 |
第二章 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思维方式 | 第60-103页 |
第一节 西方理性哲学批判 | 第60-79页 |
一、批判之一:索洛维约夫与《西方哲学的危机》 | 第60-66页 |
二、批判之二:舍斯托夫与《雅典与耶路撒冷》 | 第66-73页 |
三、批判之三:别尔嘉耶夫与《自由的哲学》 | 第73-79页 |
第二节 白银时代宗教哲学思维特征——万物统一 | 第79-92页 |
一、万物统一的逻辑前提:有机世界观 | 第80-84页 |
二、万物统一的理论旨归:本体主义 | 第84-88页 |
三、万物统一的实现途径:信仰与直觉 | 第88-92页 |
第三节 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本体主义认识论——个案分析 | 第92-103页 |
一、洛斯基的直觉主义 | 第93-97页 |
二、弗兰克的知识论 | 第97-103页 |
第三章 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文化主题 | 第103-143页 |
第一节 人与神的疏离 | 第103-116页 |
一、人的本质与命运 | 第103-107页 |
二、神的存在与证明 | 第107-111页 |
三、神人论历史批判 | 第111-116页 |
第二节 人与神的统一——"神人"生成 | 第116-133页 |
一、神人论的宗教基础:新基督学 | 第116-122页 |
二、神人论的关节点:精神实在 | 第122-128页 |
三、神人论内涵的多维解读 | 第128-133页 |
第三节 走向神人(类)之路——精神革命 | 第133-143页 |
一、精神拯救 | 第133-137页 |
二、精神事业与世俗事业 | 第137-143页 |
第四章 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文化批判性重建 | 第143-180页 |
第一节 现代性背景下的文化反思与批判 | 第143-156页 |
一、宗教哲学的现代使命 | 第143-146页 |
二、现代西方理性文化批判 | 第146-152页 |
三、俄罗斯文化精神命运反思 | 第152-156页 |
第二节 俄罗斯文化精神重建的内涵 | 第156-169页 |
一、信仰与理性的统一——新精神形成 | 第156-160页 |
二、整体与个性的统一——新人诞生 | 第160-165页 |
三、民族与世界的统一——新文化使命设定 | 第165-169页 |
第三节 俄罗斯文化精神重建的价值透析 | 第169-180页 |
一、文化重建的理论价值 | 第170-173页 |
二、文化重建的现实意义 | 第173-176页 |
三、文化重建的价值缺失 | 第176-180页 |
结语 | 第180-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89页 |
致谢 | 第189-19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91-193页 |
详细摘要 | 第193-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