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凿岩、爆破工程论文

近水平红砂岩隧道钻爆法施工超欠挖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0-13页
     ·国外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的现状与趋势第10-11页
     ·国内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的现状与趋势第11-13页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1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二章 水平层状红砂岩地质与力学赋存环境研究第16-24页
   ·工程地质概况第16页
   ·层状岩体地质特征第16-19页
     ·原生结构面第16-17页
     ·构造结构面第17-19页
     ·工程结构面第19页
   ·水平层状围岩破坏类型第19-22页
   ·水平层状围岩变形破坏机理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水平层状围岩控制爆破理论研究第24-40页
   ·冲击波的破岩机理第24-26页
     ·冲击波扩胀爆腔作功第24-25页
     ·应力波产生径向裂隙作功第25-26页
     ·应力波引起弹性变形作功第26页
   ·爆生气体对岩石的作功分析第26-29页
     ·爆生气体的扩胀作功第27-28页
     ·爆生气体对裂纹的进一步扩展原理第28-29页
   ·层状节理对爆破应力波传播的影响第29-34页
     ·节理对岩体爆破影响的理论研究现状第29-32页
     ·层状围岩爆破应力波的传播规律第32-34页
   ·层状节理对爆破效果的影响第34-37页
   ·水平层状围岩爆生气体的作用机理第37页
   ·水平层状围岩爆破开挖对超欠挖的影响第37-39页
     ·爆破对隧道围岩超欠挖的影响第37-39页
     ·不同岩体完整性系数条件下爆破对隧道超挖的影响第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水平层状红砂岩隧道超欠挖控制的现场试验研究第40-64页
   ·项目概况第40页
   ·光面爆破参数设计基本原理第40-49页
     ·掏槽眼参数设计第41-43页
     ·辅助眼参数设计第43-44页
     ·周边眼参数设计第44-48页
     ·装药结构与装药方法第48页
     ·起爆时差及起爆顺序第48-49页
   ·试验前水平层状红砂岩爆破存在的问题第49-52页
     ·试验前Ⅳ级围岩爆破参数选用情况第49-50页
     ·试验前Ⅳ级围岩爆破效果第50-51页
     ·水平层状红砂岩现场爆破超挖原因分析第51-52页
   ·水平层状红砂岩超欠挖控制爆破方案与效果第52-59页
     ·Ⅲ级围岩试验爆破方案第52-53页
     ·Ⅳ级围岩试验爆破方案第53-56页
     ·水平层状红砂岩超欠挖控制爆破效果第56-59页
   ·水平层状红砂岩现场爆破振动测试第59-63页
     ·爆破参数及测点布置第59-61页
     ·观测结果与分析第61-62页
     ·单段最大药量的估计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水平层状红砂岩隧道超欠挖控制的有限元分析第64-81页
   ·模型的建立第64-70页
     ·计算范围与计算工况第64-65页
     ·单元类型第65页
     ·弹塑性屈服准则第65页
     ·计算参数第65-66页
     ·爆破荷载计算第66-69页
     ·边界条件第69-70页
     ·模型计算第70页
   ·层状围岩试验前后地震动效应及超欠挖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70-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水平层状围岩超欠挖控制技术第81-87页
   ·隧道超欠挖的危害第81-82页
   ·水平层状红砂岩隧道超欠挖影响因素分析第82-83页
     ·测量放线第82页
     ·钻孔精度第82页
     ·爆破技术第82页
     ·地质条件第82页
     ·施工组织管理第82-83页
   ·水平层状红砂岩隧道超欠挖控制措施第83-86页
     ·提高钻孔精度第83-84页
     ·控制装药参数第84-85页
     ·规范装药结构第85-86页
     ·加强施工管理第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7-90页
   ·主要结论第87-88页
   ·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致谢第95-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区交通宁静规划及其效果评价
下一篇: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交通信号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