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概述 | 第9-13页 |
·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9-12页 |
·古代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 第9-10页 |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 第10-11页 |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 第11-12页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地位和价值 | 第12-13页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地位 | 第12页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价值 | 第12-13页 |
第2章 湘西南某基层法院民事诉讼调解制度运行现状 | 第13-21页 |
·民事诉讼调解的主要做法 | 第13-15页 |
·完善与推进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制度 | 第13页 |
·联动社会各界力量协助参与民事诉讼调解 | 第13-14页 |
·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的作用 | 第14页 |
·规范民事诉讼调解程序 | 第14-15页 |
·巡回办案与普法教育相结合 | 第15页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运作取得的成效 | 第15-17页 |
·全院民事案件的诉讼调解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第15页 |
·各民事审判庭之间调解率情况统计 | 第15-16页 |
·全院各主要民事案件调解率情况统计 | 第16-17页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运作中存在的弊端 | 第17-21页 |
·司法公正高效与权威遭到人们的质疑 | 第17-18页 |
·当事人对随意性调解的结果缺少信服感 | 第18页 |
·调解率高低的绩效考评制度违背了民事审判规律 | 第18-19页 |
·调解者与判决者合一使调解自愿原则受到影响 | 第19页 |
·民事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民事诉讼调审分离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23页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21页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不利于现代法律文化的培养 | 第21页 |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不利于我国现代的法治建设 | 第21-22页 |
·诉讼调解结案不利于预防和减少民事纠纷的发生 | 第22-23页 |
第4章 我国民事诉讼调审分离可行性分析 | 第23-27页 |
·域外民事调解制度之考察与借鉴 | 第23-25页 |
·澳大利亚 | 第23页 |
·日本 | 第23-24页 |
·美国 | 第24页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4-25页 |
·我国民事诉讼调审分离制度构建可行性参考范例 | 第25页 |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改革措施可为调审分离制度构建所借鉴 | 第25-27页 |
·审执分离 | 第25-26页 |
·立审分离 | 第26-27页 |
第5章 我国民事诉讼调审分离制度构建之设想 | 第27-31页 |
·诉讼内调审分离制度构建的若干设想 | 第27-29页 |
·主持调解的机构和主持调解的人员专门化 | 第27页 |
·明确规定民事诉讼调解程序的期限 | 第27-28页 |
·设置和解制度 | 第28页 |
·明确规定不适用调解的民事案件类型 | 第28页 |
·规定审前调解程序启动方式 | 第28页 |
·明确规定民事诉讼调解书的效力 | 第28页 |
·规定调解书瑕疵补救的情形 | 第28-29页 |
·诉讼外调审分离制度构建之设想 | 第29-31页 |
·将诉讼调解完全从诉讼程序中分离出去 | 第29页 |
·制定《调解法》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