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概况 | 第14-15页 |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 | 第14页 |
|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生物技术药物的优势 | 第14-15页 |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抗体类药物开发和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 ·抗体类药物概述 | 第15-17页 |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抗体类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抗体类药物研发和生产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18-19页 |
|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应用于抗体类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主要进展 | 第19-25页 |
| ·提高宿主细胞抗体表达水平 | 第19-21页 |
| ·提高细胞密度和延长细胞培养周期 | 第21-25页 |
| ·用GS-CHO细胞生产TNFR-Fc抗体融合蛋白概述 | 第25-27页 |
| ·GS-CHO细胞 | 第25-26页 |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抗体融合蛋白简介 | 第26-2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7-29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细胞株 | 第29页 |
| ·培养基 | 第29页 |
| ·细胞培养系统和培养方法 | 第29-31页 |
| ·种子细胞培养 | 第29页 |
| ·反应器的批式培养 | 第29页 |
| ·反应器的流加培养 | 第29-30页 |
| ·反应器的细胞生长-维持两阶段温度分别控制流加培养 | 第30页 |
| ·反应器的细胞生长-维持两阶段温度分别控制灌注培养 | 第30页 |
| ·反应器的操作和控制 | 第30-31页 |
| ·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 ·细胞计数 | 第31页 |
| ·营养物浓度测定 | 第31页 |
| ·代谢副产物浓度测定 | 第31-32页 |
| ·细胞组成测定 | 第32页 |
| ·细胞周期测定 | 第32页 |
| ·渗透压测定 | 第32页 |
| ·抗体融合蛋白浓度测定 | 第32页 |
| ·TNFR-Fc基因mRNA浓度测定 | 第32-33页 |
| ·摄氧率的在线测定 | 第33页 |
| ·线粒体脱氢酶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 第3章 GS-CHO细胞生长代谢及产物合成特性 | 第34-46页 |
| ·前言 | 第34页 |
| ·实验方案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 ·批式培养过程中GS-CHO细胞生长、代谢及产物表达特性 | 第34-40页 |
| ·葡萄糖对GS-CHO细胞生长、代谢及产物表达的影响 | 第40-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温度对GS-CHO细胞生长、代谢及产物表达的影响 | 第46-66页 |
| ·前言 | 第46页 |
| ·实验设计 | 第46-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64页 |
| ·温度对重组GS-CHO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7-49页 |
| ·温度对重组GS-CHO细胞抗体融合蛋白生成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温度对重组GS-CHO细胞物质代谢的影响 | 第51-61页 |
| ·温度对重组GS-CHO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 第61-63页 |
| ·温度对TNFR-Fc抗体融合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低温培养过程中细胞密度对产物合成的影响初探 | 第66-81页 |
| ·前言 | 第66页 |
| ·实验设计 | 第66-68页 |
| ·细胞生长-维持两阶段温度分别控制的流加培养 | 第66页 |
| ·平行实验 | 第66-6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9页 |
| ·两阶段流加培养过程分析 | 第68-75页 |
| ·平行实验 | 第75-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6章 GS-CHO细胞流加培养和灌注培养过程的设计 | 第81-92页 |
| ·前言 | 第81页 |
| ·流加和灌注培养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 第81-86页 |
| ·流加和灌注培养过程的设计原则 | 第81页 |
| ·流加和灌注培养过程的设计步骤 | 第81-8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6-91页 |
| ·两阶段动态流加培养过程 | 第86-88页 |
| ·两阶段灌注培养过程 | 第88-90页 |
| ·典型培养过程的结果比较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7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92-96页 |
| ·全文总结 | 第92-94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94-95页 |
| ·展望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