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真菌(霉菌)与放线菌论文

白念珠菌高铁还原酶基因表达调控及Aft2p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36页
 第一节 白念珠菌的生物学特性简介第16-17页
 第二节 白念珠菌RIM101途径与环境pH的应答反应第17-19页
 第三节 微生物铁吸收和储存第19-23页
     ·非还原性铁吸收系统-铁载体吸收系统第20-21页
     ·还原性铁吸收系统第21-22页
     ·铁离子的储存第22-23页
 第四节 微生物高铁还原酶的研究进展第23-31页
     ·古生菌高铁还原酶的研究第23页
     ·细菌高铁还原酶的研究第23-24页
     ·真菌高铁还原酶的研究第24-27页
     ·酿酒酵母高铁还原酶表达调控的研究第27-29页
     ·粟酒裂殖酵母高铁还原酶表达调控的研究第29页
     ·白念珠菌高铁还原酶表达调控的研究第29-31页
 第五节 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调控机制第31-34页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第31-32页
     ·cAMP/PKA途径第32页
     ·pH应答途径第32-33页
     ·转录抑制因子Tup1p介导菌丝形成的负调控途径第33页
     ·调控形态转换的其它途径和转录因子第33-34页
 第六节 选题依据第34-36页
第二章 白念珠菌高铁还原酶缺失突变株构建及功能分析第36-62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36-39页
     ·菌株第36-37页
     ·质粒第37页
     ·引物第37-39页
     ·主要试剂第39页
     ·主要仪器第39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39-45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39-41页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制第41-42页
     ·白念珠菌基因组的提取第42页
     ·白念珠菌的转化(醋酸锂方法)第42-43页
     ·白念珠菌总RNA的提取第43页
     ·Southern杂交第43-44页
     ·Northern杂交第44页
     ·细胞高铁还原酶活性的测定第44-45页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45-56页
     ·白念珠菌高铁还原酶基因不同条件下的表达第45-47页
     ·白念珠菌高铁还原酶单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47-49页
     ·白念珠菌高铁还原酶双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49-51页
     ·白念珠菌高铁还原酶缺失突变株对细胞高铁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第51-54页
     ·白念珠菌高铁还原酶缺失突变株在低铁条件下的生长差异第54-56页
 第四节 讨论第56-60页
     ·高铁还原酶基因同源分析第56-57页
     ·高铁还原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第57-58页
     ·高铁还原酶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58-59页
     ·高铁还原酶基因的缺失对细胞高铁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第59页
     ·高铁还原酶缺失突变株在低铁条件下的生长差异比较第59-60页
 第五节 小结第60-62页
第三章 高铁还原酶FRP1基因的表达调控及蛋白定位分析第62-93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62-65页
     ·菌株第62-63页
     ·质粒第63页
     ·引物第63-64页
     ·主要试剂第64页
     ·主要仪器第64-65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65-74页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第65-66页
     ·PCR反应体系第66页
     ·酶切体系第66-67页
     ·DNA连接体系第67页
     ·大肠杆菌中质粒的提取第67页
     ·大肠杆菌CaCl_2法转化第67-68页
     ·大肠杆菌的电转化第68-69页
     ·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测定第69页
     ·白念珠菌核蛋白的制备第69-70页
     ·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实验第70-72页
     ·定点突变第72-73页
     ·PCR介导的目的基因与GFP融合结构的构建第73-74页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74-89页
     ·高铁还原酶FRP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第74-75页
     ·Rim101p转录因子对FRP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5-79页
     ·FRP1基因启动子调节元件与Rim101p的结合第79-82页
     ·Rim101p结合元件对FRP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第82-87页
     ·Frp1蛋白的细胞学定位第87-89页
 第四节 讨论第89-91页
     ·高铁还原酶FRP1基因的表达调控第89-90页
     ·Frp1蛋白的细胞学定位第90-91页
 第五节 小结第91-93页
第四章 白念珠菌转录因子Aft2p功能的初步研究第93-121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93-96页
     ·菌株第93-94页
     ·质粒第94页
     ·引物第94-95页
     ·主要试剂第95-96页
     ·主要仪器第96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96-100页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第96页
     ·白念珠菌基因组的提取第96页
     ·白念珠菌的转化(醋酸锂方法)第96页
     ·酿酒酵母基因组的提取第96-97页
     ·酿酒酵母的转化第97页
     ·Real-time PCR方法第97-99页
     ·白念珠菌毒力检测分析第99页
     ·病理切片的制作第99-100页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100-116页
     ·白念珠菌AFT2基因的克隆第100页
     ·白念珠菌AFT2在酿酒酵母中的功能验证第100-106页
     ·白念珠菌AFT2基因缺失突变株Caaft2△/△的构建第106-107页
     ·白念珠菌AFT2基因回补突变株Caaft2△/△+AFT2的构建第107-109页
     ·AFT2基因的缺失对白念珠菌表型的影响第109-111页
     ·AFT2基因的缺失对细胞高铁还原酶活力的影响第111-112页
     ·CaAft2p转录因子对铁代谢基因的表达调控第112-113页
     ·AFT2基因的缺失对菌株毒力的影响第113-116页
 第四节 讨论第116-119页
     ·Aft类型转录因子的进化分析第116-118页
     ·白念珠菌Aft2p在形态发生和毒力中的作用第118-119页
     ·白念珠菌Aft2p转录因子对铁代谢基因的调控第119页
 第五节 小结第119-12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21-124页
   ·结论第121-123页
   ·主要创新点第123页
   ·相关工作的前景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氧化锌对海马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对PC12细胞生物学效应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序列的蛋白质折叠速率与膜蛋白功能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