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医用数学论文

基于犬双心室电力学复合模型的心力衰竭仿真研究

致谢第1-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缩写第14-17页
目次第17-21页
第1章 绪论第21-39页
   ·心脏建模的研究概况第21-36页
     ·引言第21页
     ·心脏模型的发展历程第21-28页
       ·早期的心脏模型第22页
       ·现代心脏模型的发展第22-28页
     ·心力衰竭的仿真研究第28-36页
       ·心力衰竭的认识第28-29页
       ·心力衰竭模型的最新进展第29-36页
   ·选题及意义第36-37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37-39页
第2章 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第39-61页
   ·心脏宏观生理结构第39-50页
     ·总体结构第39-44页
       ·右心房(right atrial,RA)第40-41页
       ·左心房(left atrial,LA)第41-42页
       ·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第42页
       ·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第42-43页
       ·心脏的间隔(Septum)第43-44页
     ·心脏的结缔组织网络和支架结构第44-45页
     ·心壁的构造第45-46页
       ·心包膜第45页
       ·心壁分层第45-46页
     ·心脏兴奋传导系统第46-50页
       ·窦房结第47页
       ·房室结第47-48页
       ·房内束第48-49页
       ·房室束第49-50页
   ·心脏微观结构第50-53页
     ·概述第50-52页
     ·心肌的层状结构第52-53页
   ·心脏的功能第53-59页
     ·心脏的泵血过程第53-56页
     ·心血管循环系统第56-57页
     ·冠脉循环第57-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3章 基于犬解剖结构的几何建模和电生理建模第61-79页
   ·心脏解剖结构的数学模型第61-63页
     ·心脏解剖结构的数学模型发展历史第61-63页
   ·基于DUKE大学MR扫描数据的犬双心室解剖数学模型重建第63-73页
     ·数据的描述第64-66页
     ·数据的处理第66-73页
       ·心室肌的分层第66-67页
       ·心肌纤维旋向的处理第67-70页
       ·犬双心室数学解剖模型的构建第70-73页
   ·心脏的电生理建模第73-76页
     ·心肌细胞模型第73-74页
     ·兴奋-扩散方程(Reaction-diffusion equations)第74-75页
     ·数值计算求解第75-76页
     ·并行运算的实现第76页
   ·小结第76-79页
第4章 犬的双心室三维电力学复合建模与仿真第79-113页
   ·心脏的电力学建模(MODELLING CARDIAC ELECTRO-MECHANICS)第79-83页
     ·概述第79-80页
     ·细胞层次的电力学耦合 (Cellular Electro-Mechanics)第80-81页
     ·组织层次的电力学建模(Modeling Tissue Electro-Mechanics)第81-83页
   ·心室肌纤维组织的力学特性第83-86页
     ·心电兴奋序列的提取第83页
     ·心电信号激励产生的兴奋收缩力计算第83-85页
     ·心肌材料参数的确定第85-86页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第86-105页
     ·弹性力学基础第86-90页
       ·基本概念第86-87页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第87-89页
       ·虚功原理和变分原理第89-90页
     ·等参元理论第90-97页
       ·等参单元的基本概念第90页
       ·六面体等参元第90-91页
       ·等参单元的单元分析第91-96页
       ·基于肌纤维结构的坐标变换第96-97页
     ·有限元法分析过程第97-104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97-100页
       ·有限元求解第100-101页
       ·结果处理第101-104页
     ·边界约束条件第104-105页
   ·犬的正常心室电力学模型仿真第105-110页
     ·概述第105页
     ·电兴奋模拟第105-106页
     ·力学模拟第106-109页
       ·心室最小主应变(E_3)分析第106-108页
       ·心室横断面的第一主应力分析第108-109页
       ·心室壁运动情况模拟第109页
     ·讨论第109-110页
   ·小结第110-113页
第5章 心肌梗塞引起的心力衰竭模型仿真第113-127页
   ·梗塞区膨展概述第113-114页
   ·MI模型的建立方法第114-118页
     ·MI的几何模型第114-116页
     ·MI的电生理模型第116-117页
     ·梗塞心肌组织的力学特性第117页
     ·MI的电力学复合模型第117-118页
   ·MI病变的电兴奋仿真结果第118页
   ·MI病变的力学仿真结果第118-123页
     ·心壁运动分析第118-119页
     ·应变场分析第119-121页
     ·应力场分析第121-123页
   ·讨论第123-125页
   ·小结第125-127页
第6章 束支传导阻滞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力学仿真研究第127-139页
   ·BBB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27-128页
   ·电兴奋仿真第128-129页
   ·力学仿真第129-136页
     ·心室主应变分析第130-133页
     ·第一主应力(The first main stress)分布第133-135页
     ·运动分析第135页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计算第135-136页
   ·数值计算第136页
   ·讨论第136-138页
   ·结论第138-139页
第7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优化策略研究第139-157页
   ·概述第139-141页
   ·CRT优化原则第141-146页
     ·电学评价指标第142-144页
       ·电兴奋生理一致性原则第142页
       ·兴奋传导中间(1/2)原则第142-144页
     ·力学评价指标第144-146页
       ·CURE(circumferential uniformity ratio estimate)第144-146页
       ·心肌兴奋收缩最晚位置原则第146页
     ·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第146页
   ·CRT优化模型的建立第146-148页
   ·结果第148-151页
     ·最优CRT组合的计算第148-149页
     ·最优CRT组合与LBBB情况下的力学对比第149-151页
   ·讨论第151-154页
   ·小结第154-157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57-161页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贡献第157-158页
   ·讨论与展望第158-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1页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相关论文和获奖情况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因活性真皮替代物的构建及其用于皮肤再生的研究
下一篇: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孟鲁司特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