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科技服务创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页
        1.1.3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5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第10-12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第12-14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相关概念第16页
        2.1.1 生态文明第16页
        2.1.2 农业科技服务第16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6-20页
        2.2.1 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基础第16-17页
        2.2.2 农村科技服务相关理论第17-20页
第3章 农村科技服务发展现状第20-29页
    3.1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状第20-22页
        3.1.1 农业科研体系第20-21页
        3.1.2 农业教育体系第21页
        3.1.3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第21-22页
    3.2 农村科技服务内容现状第22-23页
        3.2.1 农业科研内容第22-23页
        3.2.2 农民培训内容第23页
        3.2.3 农技推广内容第23页
    3.3 农村科技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第23-26页
        3.3.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第24页
        3.3.2 农民对于农村科技的看法第24-25页
        3.3.3 农民对于农村科技的应用情况第25-26页
        3.3.4 农民对于农村科技服务的评价第26页
        3.3.5 调查结论第26页
    3.4 农村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6-29页
        3.4.1 三大体系结合不紧密第26-27页
        3.4.2 服务内容与生态文明要求差距较大第27-28页
        3.4.3 服务体系和内容与农民需求脱节第28-29页
第4章 生态文明视角下创新农村科技服务系统构建第29-35页
    4.1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科技服务创新的原则第29-30页
        4.1.1 政府引导原则第29页
        4.1.2 项目推动原则第29页
        4.1.3 市场运作原则第29页
        4.1.4 需求导向原则第29-30页
        4.1.5 生态平衡原则第30页
    4.2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科技服务创新的体系设计第30-31页
        4.2.1 体系设计的主要思路第30页
        4.2.2 体系设计的主要运作机制第30-31页
        4.2.3 体系实施的注意事项第31页
    4.3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科技服务创新的内容完善第31-33页
        4.3.1 节约水资源第32页
        4.3.2 保护耕地资源第32页
        4.3.3 保护森林资源第32页
        4.3.4 治理废弃物污染第32页
        4.3.5 开发清洁能源第32-33页
        4.3.6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第33页
    4.4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村科技服务创新的政策支持第33-35页
        4.4.1 体系保障政策第33页
        4.4.2 项目实施政策第33页
        4.4.3 经费支持政策第33-34页
        4.4.4 监督管理政策第34-35页
第5章 发达国家农村科技服务借鉴与启示第35-39页
    5.1 美国三位一体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第35-36页
        5.1.1 美国三位一体模式的经验借鉴第35-36页
        5.1.2 美国三位一体模式的启示第36页
    5.2 日本双轮驱动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第36-37页
        5.2.1 日本双轮驱动模式的经验借鉴第36页
        5.2.2 日本双轮驱动模式的启示第36-37页
    5.3 欧盟生态保护的经验借鉴与启示第37-39页
        5.3.1 欧盟生态保护的经验借鉴第37页
        5.3.2 欧盟生态保护的启示第37-39页
第6章 结束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作者简介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耐高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调控网络与代谢网络整合的方法及在酵母菌株优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