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平立面的凹凸对风载体型系数的影响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风灾害对建筑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2 对风载体型系数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页 |
1.2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2.1 风工程的定义 | 第11页 |
1.2.2 结构风工程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2.3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论文的总体目标 | 第16页 |
1.5 Fluent软件简介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流体的数值计算基础知识 | 第18-3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风的特征 | 第18-22页 |
2.2.1 风的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2.2.2 风速风压的关系 | 第20-21页 |
2.2.3 风对结构的作用 | 第21-22页 |
2.3 钝体绕流稳态数值模拟理论 | 第22-24页 |
2.3.1 数值风洞大小 | 第22-23页 |
2.3.2 计算域的网格问题 | 第23-24页 |
2.3.3 稳态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 | 第24页 |
2.4 湍流的基本特性 | 第24-25页 |
2.5 流体湍流的基本的方程 | 第25-27页 |
2.6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物理模型 | 第27-30页 |
2.6.1 直接数值模拟 | 第27页 |
2.6.2 大涡数值模拟 | 第27-28页 |
2.6.3 Reynolds平均法 | 第28-30页 |
2.7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建筑风荷载数值模拟与实验对比验证 | 第32-4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Silsoe标准模型 | 第32-35页 |
3.2.1 常用的标准模型 | 第32-33页 |
3.2.2 Silsoe模型风洞试验 | 第33-35页 |
3.3 Silsoe标准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35-38页 |
3.3.1 计算流域的确定和网格划分 | 第35页 |
3.3.2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5-36页 |
3.3.3 计算结果 | 第36-38页 |
3.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不同平、立面凹凸计算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40-64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表面无凹凸长方体算例 | 第40-45页 |
4.2.1 计算流域的计算 | 第40-41页 |
4.2.2 网格的划分 | 第41页 |
4.2.3 边界条件的选取 | 第41页 |
4.2.4 模拟计算及结果 | 第41-45页 |
4.3 平面为L形建筑算例 | 第45-50页 |
4.3.1 计算流域的计算 | 第45-46页 |
4.3.2 网格的划分 | 第46页 |
4.3.3 模拟计算及结果 | 第46-50页 |
4.4 平面为H形建筑算例 | 第50-54页 |
4.4.1 计算流域的计算 | 第50页 |
4.4.2 网格的划分 | 第50-51页 |
4.4.3 模拟计算及结果 | 第51-54页 |
4.5 立面凸出的建筑算例 | 第54-58页 |
4.5.1 计算流域的计算 | 第54-55页 |
4.5.2 网格的划分 | 第55页 |
4.5.3 模拟计算及结果 | 第55-58页 |
4.6 立面平面都凸出的建筑算例 | 第58-62页 |
4.6.1 计算流域的计算 | 第58页 |
4.6.2 网格的划分 | 第58页 |
4.6.3 模拟计算及结果 | 第58-62页 |
4.7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展望 | 第64页 |
5.3 创新点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