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磨削加工与磨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磨削加工工艺论文

磨削表面形貌分析与接触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机械结合面接触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机械结合面接触问题研究概况第10-16页
        1.2.1 采用统计理论模型研究结合面接触问题第10-11页
        1.2.2 采用分形理论模型研究结合面接触问题第11-13页
        1.2.3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结合面接触问题第13-14页
        1.2.4 研究结合面接触问题的其他方法第14-16页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本章总结第17-19页
2 磨削粗糙表面的轮廓特性第19-35页
    2.1 磨削表面轮廓的统计特性第19-26页
        2.1.1 表面轮廓高度分布第20-23页
        2.1.2 支承面积曲线第23-24页
        2.1.3 粗糙表面轮廓统计参数的确定第24-26页
    2.2 磨削表面轮廓的分形特性第26-29页
    2.3 磨削表面不同方向上的轮廓特征第29-34页
    2.4 本章总结第34-35页
3 粗糙表面各频率成分对结合面接触性质的影响第35-43页
    3.1 磨削试样表面轮廓的中值滤波第35-37页
    3.2 磨削粗糙表面轮廓的频谱分析第37-38页
    3.3 磨削粗糙表面的有限元分析第38-42页
        3.3.1 有限元接触模型第38-39页
        3.3.2 应力分析结果第39-40页
        3.3.3 法向位移与法向载荷的关系第40-41页
        3.3.4 接触面积与法向载荷的关系第41-42页
        3.3.5 有限元分析结论第42页
    3.4 本章总结第42-43页
4 基于真应力-应变关系的粗糙表面法向接触模型第43-57页
    4.1 微凸体的接触分析第44-52页
        4.1.1 接触面积与变形量的关系第46-49页
        4.1.2 接触力与变形量的关系第49-50页
        4.1.3 平均接触压力与变形量的关系第50-52页
    4.2 粗糙表面的接触模型第52页
    4.3 模型的验证第52-54页
    4.4 结论第54-55页
    4.5 本章总结第55-57页
5 结合部接触刚度的尺度效应第57-67页
    5.1 磨削试样表面轮廓第57页
    5.2 不同尺度的粗糙表面轮廓分布规律和频谱特征第57-64页
    5.3 不同尺度下的粗糙表面轮廓接触特性第64-66页
        5.3.1 接触点数和接触面积百分比第64-65页
        5.3.2 法向接触刚度与表面轮廓长度的关系第65-66页
    5.4 本章总结第66-67页
6 磨削表面轮廓倾角规律及其对结合面接触性质的影响第67-87页
    6.1 微凸体的侧接触第67-70页
    6.2 磨削试样表面轮廓倾角规律及成因分析第70-78页
        6.2.1 磨削表面轮廓倾角规律及分布第70-73页
        6.2.2 砂轮表面轮廓及倾角规律第73-77页
        6.2.3 砂轮轮廓倾角成因的探究第77-78页
    6.3 有限元模型第78-85页
        6.3.1 微凸体接触模型第79-82页
        6.3.2 粗糙面的接触模型第82-84页
        6.3.3 有限元分析结果第84-85页
    6.4 实验验证第85-86页
        6.4.1 实验原理第85-86页
        6.4.2 实验结果分析第86页
    6.5 本章总结第86-87页
7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7.1 全文总结第87-88页
    7.2 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研究生期间主要工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圆锥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压扭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乘用车制造企业目标成本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