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基于在线监测的郑州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5页
        1.2.1 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第12-13页
        1.2.3 二次无机离子形成机制第13-14页
        1.2.4 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来源分析第14-15页
    1.3 研究意义第15页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研究目标第15页
        1.4.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实验部分第17-21页
    2.1 监测地点与时间第17-18页
        2.1.1 监测地点第17页
        2.1.2 监测时间第17-18页
    2.2 监测仪器第18-19页
        2.2.1 水溶性离子在线监测仪第18页
        2.2.2 其他仪器第18-19页
    2.3 质量保证及控制第19-20页
    2.4 分析方法第20-21页
        2.4.1 主成分分析第20页
        2.4.2 潜在来源分析第20-21页
3 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第21-31页
    3.1 水溶性无机离子全年质量浓度特征第21-22页
    3.2 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时间变化特征第22-26页
        3.2.1 水溶性无机离子季节变化特征第22-24页
        3.2.2 水溶性无机离子月变化特征第24-25页
        3.2.3 水溶性无机离子日变化特征第25-26页
    3.3 水溶性无机离子阴阳离子平衡第26-28页
    3.4 在线监测结果与传统膜采样分析结果的比较第28-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4 气象要素对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影响第31-38页
    4.1 风对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影响第32-34页
    4.2 温度对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影响第34-35页
    4.3 相对湿度对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影响第35-36页
    4.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5 二次无机离子特征及生成转化第38-44页
    5.1 二次无机离子污染特征及存在形式第38-40页
    5.2 二次无机离子的生成转化第40-43页
        5.2.1 二次无机离子转化率第40-41页
        5.2.2 二次无机离子转化的影响因素第41-43页
    5.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6 水溶性无机离子间相关性及来源分析第44-55页
    6.1 水溶性无机离子间相关性第44-45页
    6.2 水溶性无机离子来源分析第45-49页
    6.3 后向轨迹及潜在来源分析第49-54页
    6.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7.1 结论第55页
    7.2 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锌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长沙县典型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