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3-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7页 |
1.1 背景 | 第15-23页 |
1.1.1 针刺疗法概述 | 第15页 |
1.1.2 针刺研究证据进展 | 第15-17页 |
1.1.3 针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报告现状 | 第17-18页 |
1.1.4 医学研究报告指南的意义与价值 | 第18-21页 |
1.1.5 制订针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报告指南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1 针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报告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研究 | 第23页 |
1.3.2 针刺证据使用者的行为、态度与信息需求调查 | 第23-24页 |
1.3.3 针刺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报告指南的制订 | 第24页 |
1.3.4 应用PRISMA-A评价针刺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报告质量 | 第2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1.4.1 系统评价 | 第24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24-25页 |
1.4.3 德尔菲法 | 第25页 |
1.4.4 面对面共识会议 | 第25-26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第二章 针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学与报告质量现状分析 | 第27-41页 |
2.1 背景 | 第27页 |
2.2 资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2.2.1 检索策略 | 第27-28页 |
2.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28页 |
2.2.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第28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2.3 结果 | 第29-39页 |
2.3.1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 第29-33页 |
2.3.2 纳入研究的检索情况 | 第33页 |
2.3.3 纳入研究采用的评价工具 | 第33-35页 |
2.3.4 报告质量评价工具及评价结果 | 第35-37页 |
2.3.5 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及评价结果 | 第37-39页 |
2.4 讨论 | 第39-40页 |
2.4.1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 | 第39页 |
2.4.2 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评价情况 | 第39-40页 |
2.4.3 质量评估工具的应用情况 | 第40页 |
2.5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针刺证据使用者的行为、态度与信息需求调查 | 第41-59页 |
3.1 背景 | 第41页 |
3.2 资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3.2.1 调查方案与伦理审查 | 第41页 |
3.2.2 调查对象 | 第41-42页 |
3.2.3 调查内容 | 第42页 |
3.2.4 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3.2.5 质量控制 | 第43页 |
3.3 结果 | 第43-56页 |
3.3.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第43-44页 |
3.3.2 被调查者的工作经验和使用针刺证据的行为与态度 | 第44-46页 |
3.3.3 被调查者对针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报告条目的打分和建议 | 第46-48页 |
3.3.4 对条目得分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48-56页 |
3.4 讨论 | 第56-58页 |
3.4.1 调查实施情况 | 第56-57页 |
3.4.2 被调查者对针刺临床证据的应用情况和满意度 | 第57页 |
3.4.3 被调查者对针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报告信息的态度和需求 | 第57-58页 |
3.4.4 本研究优势与局限 | 第58页 |
3.5 结论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针刺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报告指南的制订 | 第59-87页 |
4.1 背景 | 第59页 |
4.2 资料与方法 | 第59-64页 |
4.2.1 计划书注册 | 第60页 |
4.2.2 研究小组的构建 | 第60-61页 |
4.2.3 初始条目的形成 | 第61-63页 |
4.2.4 德尔菲法 | 第63页 |
4.2.5 面对面共识会议 | 第63-64页 |
4.2.6 评审专家组审议 | 第64页 |
4.2.7 预试验 | 第64页 |
4.3 结果 | 第64-85页 |
4.3.1 成立专家组 | 第64-66页 |
4.3.2 德尔菲问卷调查结果 | 第66-67页 |
4.3.3 面对面共识结果 | 第67-79页 |
4.3.4 评审专家组审议 | 第79页 |
4.3.5 预试验用户评价 | 第79-82页 |
4.3.6 对PRISMA-A扩展条目和改编条目的解读 | 第82-85页 |
4.4 讨论 | 第85-86页 |
4.5 结论 | 第86-87页 |
第五章 基于PRISMA-A的针刺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报告质量研究 | 第87-112页 |
5.1 背景 | 第87页 |
5.2 资料与方法 | 第87-90页 |
5.2.1 资料来源 | 第87-88页 |
5.2.2 纳入排除标准 | 第88-89页 |
5.2.3 文献筛选 | 第89页 |
5.2.4 资料提取与评价 | 第89-90页 |
5.2.5 数据综合与分析 | 第90页 |
5.3 结果 | 第90-109页 |
5.3.1 筛选结果 | 第90-91页 |
5.3.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 第91-96页 |
5.3.3 PRISMA-A评价一致性检验 | 第96页 |
5.3.4 PRISMA-A报告情况 | 第96-97页 |
5.3.5 PRISMA-A具体条目的报告情况 | 第97-99页 |
5.3.6 影响报告结果的因素分析 | 第99-100页 |
5.3.7 对具体条目报告率的影响 | 第100-109页 |
5.4 讨论 | 第109-111页 |
5.4.1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 | 第109页 |
5.4.2 针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报告存在的问题 | 第109-110页 |
5.4.3 PRISMA-A扩展条目的适用性探索 | 第110-111页 |
5.5 结论 | 第111-11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12-114页 |
6.1 结论 | 第112页 |
6.2 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1页 |
附录Ⅰ 针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质量评价研究检索策略 | 第121-124页 |
附录Ⅱ 针刺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报告指南制订方法研究伦理审查表 | 第124-125页 |
附录Ⅲ 证据使用者行为、态度和信息需求调查知情同意书 | 第125-128页 |
附录Ⅳ PRISMA-A预试验结果 | 第128-131页 |
附录Ⅴ 针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策略 | 第131-134页 |
附录Ⅵ 纳入针刺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基本信息 | 第134-160页 |
附录Ⅶ 对PRISMA-A条目报告构成比和报告率的单因素分析 | 第160-19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90-193页 |
致谢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