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1页 |
1.2.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1.2.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1-22页 |
1.4 论文的项目资助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移动网络内容分发的准备知识 | 第26-46页 |
2.1 移动核心网缓存技术 | 第26-32页 |
2.1.1 Mobile CDN技术概述 | 第26-28页 |
2.1.2 移动核心网的透明缓存技术概述 | 第28-30页 |
2.1.3 ICN技术概述 | 第30-32页 |
2.1.4 移动核心网缓存技术的优缺点 | 第32页 |
2.2 无线接入网缓存技术 | 第32-37页 |
2.2.1 MEC技术概述 | 第33-34页 |
2.2.2 基站缓存技术概述 | 第34-36页 |
2.2.3 无线接入网缓存技术的优缺点 | 第36-37页 |
2.3 终端设备缓存技术 | 第37-40页 |
2.3.1 终端设备缓存技术概述 | 第38-39页 |
2.3.2 终端设备缓存技术的优缺点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第三章 面向移动核心网的内容分发优化机制 | 第46-68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ICICD架构系统设计 | 第47-55页 |
3.2.1 ICICD架构的组件 | 第48-52页 |
3.2.2 ICICD架构的工作流程 | 第52-55页 |
3.3 ICICD架构中一种基于二分图的内容预缓存机制 | 第55-59页 |
3.4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59-61页 |
3.4.1 仿真环境和参数设置 | 第59页 |
3.4.2 仿真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59-61页 |
3.5 面向5G核心网的基于网络虚拟化的内容分发优化机制 | 第61-66页 |
3.5.1 5G核心网参考架构 | 第61-62页 |
3.5.2 基于网络虚拟化的内容分发优化机制 | 第62-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四章 面向多个内容提供商的无线接入网缓存资源分配机制 | 第68-84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系统描述 | 第69-73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69-70页 |
4.2.2 问题建模 | 第70-73页 |
4.3 古诺博弈模型求解和稳定性分析 | 第73-78页 |
4.3.1 动态古诺博弈模型 | 第73-74页 |
4.3.2 动态古诺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解 | 第74-77页 |
4.3.3 动态古诺博弈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 第77-78页 |
4.4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78-81页 |
4.4.1 仿真环境和参数设置 | 第78页 |
4.4.2 仿真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78-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第五章 面向自适应视频流的无线接入网内容缓存机制 | 第84-114页 |
5.1 引言 | 第84-86页 |
5.2 系统描述 | 第86-96页 |
5.2.1 面向HTTP码率自适应流的缓存系统描述 | 第86-91页 |
5.2.2 面向SVC技术的缓存系统描述 | 第91-96页 |
5.3 面向自适应视频流的内容缓存机制 | 第96-101页 |
5.3.1 面向HTTP码率自适应流的内容缓存机制 | 第96-98页 |
5.3.2 面向SVC技术的内容缓存机制 | 第98-101页 |
5.4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101-111页 |
5.4.1 面向HTTP码率自适应流的内容缓存机制的仿真参数设置和仿真性能分析 | 第101-106页 |
5.4.2 面向SVC技术的内容缓存机制的仿真参数设置和仿真性能分析 | 第106-11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14-118页 |
6.1 论文工作归纳 | 第114-115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15-118页 |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