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0页 |
1.1 辐射生物学概述 | 第12-15页 |
1.1.1 环境中的辐射 | 第12页 |
1.1.2 电离辐射的类型 | 第12-13页 |
1.1.3 辐射吸收的物理和化学基础 | 第13页 |
1.1.4 辐射诱导的损伤和修复 | 第13-15页 |
1.2 辐射诱导的细胞通讯 | 第15-24页 |
1.2.1 内信号转导 | 第15-16页 |
1.2.2 胞间信号转导 | 第16-24页 |
1.3 辐射诱导的旁效应 | 第24-27页 |
1.3.1 辐射旁效应 | 第24-25页 |
1.3.2 辐射旁效应的致癌性 | 第25页 |
1.3.3 辐射旁效应的机制 | 第25-27页 |
1.4 自噬系统介绍 | 第27-29页 |
1.4.1 自噬发生 | 第27-28页 |
1.4.2 自噬抑制辐射诱导的旁效应 | 第28页 |
1.4.3 自噬参与GJIC的降解 | 第28-29页 |
1.5 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42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2.2 常用试剂配制 | 第31页 |
2.3 细胞的培养和辐照 | 第31-32页 |
2.4 细胞克隆存活 | 第32-33页 |
2.5 NRF2敲低细胞系的建立 | 第33页 |
2.6 RNAi干扰技术 | 第33-34页 |
2.7 划痕标记染料示踪 | 第34-35页 |
2.8 ROS的检测 | 第35页 |
2.9 免疫荧光实验 | 第35页 |
2.10 蛋白水平的检测 | 第35-37页 |
2.11 双核微核实验 | 第37-38页 |
2.12 RT-PCR检测基因表达 | 第38-40页 |
2.13 免疫沉淀实验 | 第40页 |
2.1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 | 第40-41页 |
2.15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 第41-42页 |
第3章 胞内通讯在调控辐射诱导DNA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 第42-54页 |
3.1 前言 | 第42-43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43-50页 |
3.2.1 中子辐射导致DSB产生 | 第43-44页 |
3.2.2 HO-1表达上调缓解了中子诱导的DSB | 第44-45页 |
3.2.3 COX-2介导受辐照细胞中HO-1的上调 | 第45-46页 |
3.2.4 受辐照细胞中COX-2/HO-1途径受p38的调节 | 第46-48页 |
3.2.5 ATM-DNA损伤反应调节了P-p38/COX-2/HO-1通路 | 第48-50页 |
3.3 讨论 | 第50-54页 |
第4章 Cx43介导的胞间通讯调控辐射诱导的DNA损伤 | 第54-68页 |
4.1 前言 | 第54-55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55-65页 |
4.2.1 α -粒子辐照显著减少克隆的形成 | 第55页 |
4.2.2 抑制Src的活性增加了旁区细胞中的DNA损伤 | 第55-56页 |
4.2.3 Src通过磷酸化Cx43抑制辐射诱导的旁效应 | 第56-60页 |
4.2.4 自噬通过激活Src参与调节Cx43的磷酸 | 第60-63页 |
4.2.5 ROS通过调控Src-自噬通路调节辐照诱导的旁效应 | 第63-65页 |
4.3 讨论 | 第65-68页 |
第5章 HMGB1介导的胞间通讯调控辐射诱导的染色体损伤 | 第68-88页 |
5.1 前言 | 第68-69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69-84页 |
5.2.1 敲低受辐照细胞中的NRF2抑制了旁区细胞中微核的形成 | 第69-71页 |
5.2.2 分泌的HMGB1介导了敲低NRF2对旁效应的抑制 | 第71-75页 |
5.2.3 敲低NRF2导致PCAF的表达增加进而调控了HMGB1的释放 | 第75-79页 |
5.2.4 辐照激活的PARP-1进一步增加NRF2敲低细胞对HMGB1的分泌 | 第79-83页 |
5.2.5 HMGB1通过与TLR4结合抑制旁区微核的产生 | 第83-84页 |
5.3 讨论 | 第84-8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10页 |
附录常用试剂配制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