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城市化背景下年轻客户的租房需求 | 第9页 |
二、现存青年公寓室内设计问题重重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论文相关标题释义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11-13页 |
一、“城市化背景”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社区型青年公寓”的概念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社区型青年公寓总述 | 第14-24页 |
第一节 社区型青年公寓理念的理论支撑 | 第14-18页 |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光辉城市”理论 | 第14-16页 |
二、模块化理论 | 第16页 |
三、“新陈代谢”理论 | 第16-17页 |
四、“重叠共居”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国外及香港地区相关实践综述 | 第18-22页 |
一、香港青年公寓实践综述 | 第18-19页 |
二、日本青年公寓实践综述 | 第19-21页 |
三、研究综述—美国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国内综述 | 第22-2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青年长租公寓内部空间现状调研与设计回应 | 第24-35页 |
第一节 青年群体社交活动需求 | 第24-28页 |
一、当代青年群体特征分析 | 第24页 |
二、青年群体社交活动分析 | 第24-26页 |
三、承载社交活动的室内空间分析 | 第26-28页 |
第二节 针对现有案例与客群的调研分析(以辽宁沈阳为例) | 第28-30页 |
一、调研目的 | 第28-29页 |
二、调研问题设置分析 | 第29页 |
三、调研反馈分析 | 第29-30页 |
四、成因分析 | 第30页 |
第三节 针对现有问题的设计回应 | 第30-33页 |
一、功能空间“二维”转“三维” | 第30-32页 |
二、功能空间的主题性与故事性 | 第32-33页 |
三、基于行为心理学的社交空间营造 | 第33页 |
第四节 社区型青年公寓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问题 | 第33-34页 |
一、未来发展方向 | 第33-34页 |
二、面临的问题 | 第34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社区型青年公寓内部空间组织策略 | 第35-60页 |
第一节 青年公寓内部常见空间模式与利弊 | 第35-42页 |
一、廉租铺位型 | 第35-37页 |
二、创业孵化(SOHO+联合办公)型 | 第37-40页 |
三、老旧建筑改造型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内部空间基本组成 | 第42-43页 |
一、交通性空间 | 第42页 |
二、社交性空间 | 第42页 |
三、基础设施空间 | 第42页 |
四、附加业态空间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内部空间组织原则 | 第43-45页 |
一、经济性 | 第43-44页 |
二、趣味性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共享空间的组织策略 | 第45-51页 |
一、单个共享空间与楼内居住空间的结合方式 | 第46-49页 |
二、多个共享空间与楼内居住空间的结合方式 | 第49-51页 |
第五节 居住空间内部空间模块化组织策略 | 第51-57页 |
一、居住空间的内部功能分区与人机工程模数 | 第52-55页 |
二、功能分区的组合方式 | 第55-57页 |
第六节 居住空间内部家具设计理念 | 第57-58页 |
一、家具尺度 | 第57-58页 |
二、家具布置 | 第58页 |
三、可变家具 | 第58页 |
第七节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社区型青年公寓内部装饰策略 | 第60-71页 |
第一节 社区型青年公寓内部界面装饰 | 第60-66页 |
一、界面色彩研究 | 第60-63页 |
二、界面材质研究 | 第63-66页 |
第二节 社区型青年公寓室内配套设计 | 第66-70页 |
一、声光环境分析 | 第66-68页 |
二、指引标识分析 | 第68页 |
三、室内软装饰分析 | 第68-70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70-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著发表 | 第74页 |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