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9页 |
1.1 汞污染概述 | 第17-20页 |
1.1.1 汞基本性质及化学行为 | 第17-18页 |
1.1.2 大气汞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 | 第18-20页 |
1.2 燃煤电厂汞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1.2.1 催化氧化液相吸收法 | 第23页 |
1.2.2 吸附捕集干式去除法 | 第23-25页 |
1.3 锰基氧化物研究进展 | 第25-36页 |
1.3.1 锰基氧化物的主要类型 | 第25-27页 |
1.3.2 锰基氧化物的环境催化应用 | 第27-32页 |
1.3.3 锰基氧化物去除Hg~0的研究进展 | 第32-36页 |
1.4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9页 |
1.4.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36-37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9-45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9-40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2.1.2 主要化学试剂、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2.2 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40页 |
2.3 主要材料表征手段 | 第40-41页 |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40页 |
2.3.2 X射线衍射(XRD) | 第40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0页 |
2.3.4 比表面积及孔特征分析(BET) | 第40-41页 |
2.3.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1页 |
2.3.6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41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41-45页 |
2.4.1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41-42页 |
2.4.2 Hg~0催化及吸附评价方法 | 第42-43页 |
2.4.3 汞-程序升温脱附(Hg-TPD)对汞热脱附性能评价 | 第43页 |
2.4.4 脱附活化能的计算方法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纯相锰氧化物对Hg~0的去除及机制探讨 | 第45-59页 |
3.1 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45-46页 |
3.1.1 材料的制备 | 第45-46页 |
3.1.2 材料对Hg~0去除效果评价 | 第46页 |
3.2 材料的表征分析 | 第46-50页 |
3.2.1 材料的晶型结构分析-XRD | 第46-47页 |
3.2.2 材料的比表面积分析-BET | 第47-48页 |
3.2.3 材料的形貌分析-SEM及TEM | 第48-49页 |
3.2.4 材料的氧化还原性能分析-H_2-TPR | 第49-50页 |
3.3 Hg~0去除性能及机理分析 | 第50-57页 |
3.3.1 不同晶型的MnO_2对Hg~0去除效果 | 第50-51页 |
3.3.2 O_2对Hg~0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3.3.3 基于不同结构MnO_2对Hg~0去除机理分析 | 第53-56页 |
3.3.4 材料的再生性能评价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石墨烯负载型锰氧化物对Hg~0去除的研究 | 第59-74页 |
4.1 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60-61页 |
4.1.1 MnOx/石墨烯的制备 | 第60-61页 |
4.1.2 MnOx/石墨烯对Hg~0去除效果评价 | 第61页 |
4.2 材料的表征分析 | 第61-66页 |
4.2.1 材料的表面官能团分析-FT-IR | 第61-62页 |
4.2.2 材料的表面元素价态分析-XPS | 第62-63页 |
4.2.3 材料的晶型结构分析-XRD | 第63-64页 |
4.2.4 材料的形貌分析- TEM | 第64-66页 |
4.3 Hg~0去除性能及机理分析 | 第66-72页 |
4.3.1 MnOx/石墨烯对Hg~0的去除效果 | 第66-67页 |
4.3.2 O_2、SO_2和HCl对Hg~0去除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3 Hg~0在MnOx/石墨烯上的去除机理 | 第68-70页 |
4.3.4 MnOx/石墨烯的吸附再生性能评价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钙钛矿型锰氧化物对Hg~0去除及协同脱硝研究 | 第74-90页 |
5.1 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74-76页 |
5.1.1 LaMnO_3钙钛矿的制备 | 第74-75页 |
5.1.2 材料的表征及对Hg~0和NO去除效果评价 | 第75-76页 |
5.2 材料的表征分析 | 第76-78页 |
5.2.1 材料的晶型结构分析-XRD | 第76页 |
5.2.2 材料的表面积分析-BET | 第76-77页 |
5.2.3 材料的表面元素分析-XPS | 第77-78页 |
5.3 LaMnO_3对Hg~0及NO去除性能及机理分析 | 第78-88页 |
5.3.1 LaMnO_3对Hg~0及NO的去除效果 | 第78-79页 |
5.3.2 不同温度下Hg~0对NO去除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3 空速,Hg~0初始浓度及温度等对Hg~0去除的影响 | 第80-82页 |
5.3.4 O_2对Hg~0去除的影响 | 第82-83页 |
5.3.5 LaMnO_3对Hg~0去除机理分析 | 第83-84页 |
5.3.6 烟气组分对LaMnO_3脱除Hg~0的影响 | 第84-87页 |
5.3.7 材料的再生性能评价 | 第87-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Fe-Sn改性复合型锰氧化物对Hg~0去除的研究 | 第90-104页 |
6.1 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90-91页 |
6.1.1 材料的制备 | 第90-91页 |
6.1.2 Fe-Sn改性MnOx对Hg~0去除效果评价 | 第91页 |
6.2 材料的表征分析 | 第91-94页 |
6.2.1 材料的比表面积分析-BET | 第91-92页 |
6.2.2 材料的晶型结构分析-XRD | 第92-93页 |
6.2.3 材料的形貌分析-TEM | 第93-94页 |
6.3 Fe-Sn改性复合型锰氧化物对Hg~0的去除效果 | 第94-102页 |
6.3.1 各种金属氧化物对Hg~0去除效果 | 第94-96页 |
6.3.2 SO_2对Fe-Sn改性复合锰氧化物去除Hg~0的影响 | 第96-98页 |
6.3.3 原位红外(DRIFT)对SO_2抗性机理分析 | 第98-100页 |
6.3.4 Fe-Sn-MnOx对Hg~0去除机理研究 | 第100-10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七章 汞在锰氧化物表面的微观形态分析及新材料探索 | 第104-126页 |
7.1 基于AC和MnOx对Hg~0吸附及脱附的研究 | 第104-108页 |
7.1.1 AC和MnOx对Hg~0的去除效果 | 第104-106页 |
7.1.2 AC和MnOx的Hg-TPD性质对比 | 第106-107页 |
7.1.3 AC和MnOx的Hg~0去除机理对比 | 第107-108页 |
7.2 改性MnOx对Hg~0去除及Hg-TPD研究 | 第108-115页 |
7.2.1 改性MnOx对Hg~0去除效果 | 第108-109页 |
7.2.2 改性MnOx的Hg-TPD研究 | 第109-111页 |
7.2.3 不同气体对MnOx的脱附性质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7.2.4 TSA技术的开发 | 第113-115页 |
7.3 基于锰氧化物的除汞新材料探索 | 第115-124页 |
7.3.1 碳球负载一维 α-MnO_2分级材料的制备及除Hg~0性能 | 第115-119页 |
7.3.2 特殊晶型结构的LiMn_2O_4尖晶石材料的Hg~0去除性能 | 第119-121页 |
7.3.3 复合多效材料的研发及对Hg~0去除效果 | 第121-124页 |
7.4 本章小节 | 第124-126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6-131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26-129页 |
8.2 本文创新点 | 第129-130页 |
8.3 展望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及所获奖励 | 第145-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