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基于金融体系视角的银行稳定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金融体系不断演进与融合第11页
     ·各种类型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经济损失巨大第11-12页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2-13页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3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14-17页
     ·金融体系第15页
     ·银行稳定第15-16页
     ·相关概念辨析第16-17页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回顾与述评第19-39页
   ·金融体系理论发展回顾第19-24页
     ·货币理论第19-21页
     ·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论第21-23页
     ·金融功能论第23-24页
   ·银行稳定理论发展回顾第24-33页
     ·货币与信用危机论第24-26页
     ·银行内在脆弱论第26-27页
     ·银行“存款挤兑”论第27-30页
     ·银行不稳定的信息经济学解释第30-31页
     ·银行不稳定的博弈论解释第31-33页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33-35页
     ·金融体系理论研究第33-34页
     ·银行稳定理论研究第34-35页
   ·金融体系与银行稳定关系研究的新发展第35-36页
   ·相关理论的整体述评第36-39页
第三章 金融体系的演进历程与模式比较第39-61页
   ·金融体系的起源、形成第39-41页
     ·金融体系的起源第39-40页
     ·两种主导模式的金融体系形成第40-41页
   ·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演变第41-47页
     ·英国金融体系的演变第41-43页
     ·美国金融体系的演变第43-44页
     ·德国的金融体系演变第44-45页
     ·日本金融体系的演变第45-47页
   ·两种金融体系的相互融合第47-52页
     ·金融业务证券化第47-49页
     ·银行经营混业化第49-52页
   ·我国金融体系演变及特征分析第52-60页
     ·我国金融体系的历史沿革第52-54页
     ·我国金融体系特征分析第54-58页
     ·我国金融体系特征跨国比较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金融体系因素对银行稳定影响理论的分析第61-73页
   ·模型框架第61-64页
     ·模型基本假设第61-62页
     ·模型主要特性第62-64页
   ·不同金融体系下银行稳定运行机制第64-66页
     ·银行主导模式下银行的风险分担第64-65页
     ·金融市场主导模式下银行的风险分担第65-66页
   ·资产价格波动对银行稳定的影响第66-72页
     ·资产价格波动对单个银行的冲击第66-69页
     ·资产价格波动冲击在银行间的传导第69-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金融体系因素对银行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73-86页
   ·银行稳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综述第73-75页
   ·变量、数据选取与方法论第75-81页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第75-79页
     ·样本的统计特征分析第79-80页
     ·估计方法第80-81页
   ·模型估计结果及相关分析第81-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六章 我国金融体系变迁对银行稳定影响的测度第86-103页
   ·银行稳定性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第86-91页
     ·国外银行稳定测度指标研究进展第86-88页
     ·我国银行稳定测度指标选择第88-91页
   ·我国银行稳定性分析与测度第91-98页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及模型第91-92页
     ·模型计算第92-95页
     ·我国银行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95-96页
     ·我国银行稳定状况评价(1992—2007)第96-98页
   ·加强我国银行稳定的政策建议第98-102页
     ·谨慎推进金融市场发展第98-99页
     ·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第99-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6页
   ·主要结论第103-104页
   ·创新之处第104页
   ·展望第104-10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单位劳动成本的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实证研究
下一篇: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