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大庆市为例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一)选题目的 | 第11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三、相关研究回顾 | 第12-18页 |
| (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境现状研究 | 第12-14页 |
| (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境成因研究 | 第14-16页 |
| (三)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境的应对策略研究 | 第16-18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 (三)访谈法 | 第18-19页 |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页 |
| (一)中等职业教育 | 第19页 |
| (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 第19页 |
| 六、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一、教育选择理论 | 第21-22页 |
| 二、社会支持理论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现状调查 | 第24-37页 |
| 一、调查目的 | 第24页 |
|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 | 第24页 |
| 三、调查对象 | 第24-25页 |
| 四、调查结果 | 第25-34页 |
| (一)中职生的家庭背景 | 第25-26页 |
| (二)学生的报考动机 | 第26-28页 |
| (三)学校建设情况 | 第28页 |
| (四)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 第28-30页 |
| (五)专业建设及学生就业情况 | 第30-31页 |
| (六)职校招生情况分析 | 第31-34页 |
| 五、调查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37-45页 |
| 一、制度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 (一)招生市场存在不正当竞争 | 第37-38页 |
| (二)地方保护主义持续存在 | 第38页 |
| (三)缺乏规范的中职招生制度 | 第38-39页 |
| (四)缺乏良好的政策引导 | 第39-40页 |
| (五)高校扩招带来的竞争效应 | 第40页 |
| (六)职业教育经费不足 | 第40页 |
| 二、文化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 三、学校因素分析 | 第41-43页 |
|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亟待加强 | 第42页 |
| (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较为陈旧 | 第42-43页 |
| (三)转变教学观念 | 第43页 |
| 四、家庭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 (一)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 | 第43-44页 |
| (二)担心中职毕业后的发展前景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化解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境的基本策略 | 第45-52页 |
| 一、制度层面的策略 | 第45-47页 |
| (一)政府应健全招生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45页 |
| (二)政府应统筹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 | 第45-46页 |
| (三)制定合理规范的中职招生制度 | 第46-47页 |
| (四)减轻中职学生上学期间的经济压力 | 第47页 |
| 二、文化层面的策略 | 第47-48页 |
| 三、学校层面的策略 | 第48-50页 |
| (一)中职学校转变观念加大自身宣传力度 | 第48-49页 |
| (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软硬件水平 | 第49页 |
| (三)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 | 第49-50页 |
| 四、家庭层面的策略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附录 | 第57-61页 |
| 附录一 | 第57-60页 |
| 附录二 | 第60-61页 |
| 攻读硕士学问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