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致密油储层体积压裂缝网模拟及产能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第10-12页
    1.4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2章 天然裂缝描述与参数计算第13-29页
    2.1 天然裂缝计算方法第13-25页
        2.1.1 主曲率法第13-17页
        2.1.2 地应力法第17-21页
        2.1.3 测井法第21-23页
        2.1.4 概念法第23-24页
        2.1.5 直接输入法第24-25页
        2.1.6 5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第25页
    2.2 计算参数对比及软件计算结果第25-26页
        2.2.1 5种方法计算结果对比第25-26页
        2.2.2 软件计算结果第26页
    2.3 天然裂缝影响因素分析第26-29页
第3章 体积压裂缝网模拟第29-43页
    3.1 缝网参数计算第29-33页
        3.1.1 缝长第29-30页
        3.1.2 支撑缝宽第30-31页
        3.1.3 裂缝导流能力第31页
        3.1.4 滤失系数第31-32页
        3.1.5 渗吸第32-33页
    3.2 裂缝延伸分析第33-38页
        3.2.1 延伸参数计算第33-37页
        3.2.2 延伸准则第37-38页
    3.3 缝网影响因素分析第38-42页
        3.3.1 缝网半长第38-41页
        3.3.2 导流能力第41页
        3.3.3 含水饱和度第41-42页
    3.4 软件模拟压裂缝网第42-43页
第4章 压裂水平井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研究第43-72页
    4.1 致密油生产规律数值模拟第43-48页
        4.1.1 标准模型的建立第43-44页
        4.1.2 模型基本参数第44-45页
        4.1.3 生产规律第45-47页
        4.1.4 特殊渗流特征第47-48页
    4.2 产能影响因素研究第48-69页
        4.2.1 缝网半长第48-50页
        4.2.2 缝半带宽第50-52页
        4.2.3 主缝导流能力第52-54页
        4.2.4 次裂缝渗透率第54-55页
        4.2.5 天然裂缝渗透率第55-57页
        4.2.6 基质渗透率第57-59页
        4.2.7 储层厚度第59-60页
        4.2.8 压裂段距第60-62页
        4.2.9 压裂簇间距第62-63页
        4.2.10 水平段井筒与裂缝夹角第63-65页
        4.2.11 裂缝含水饱和度第65-66页
        4.2.12 压力升高第66-67页
        4.2.13 渗吸使基质含水饱和度升高第67-69页
    4.3 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第69-72页
第5章 沈268-沈358区块实际井数值模拟第72-96页
    5.1 地质模型建立第72-84页
        5.1.1 工区概况第72-75页
        5.1.2 储层地质建模第75-79页
        5.1.3 沈268-H307井地质建模第79-84页
    5.2 压裂缝网模拟第84-85页
    5.3 沈268-H307井数值模拟及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85-96页
        5.3.1 数值模拟模型第85-87页
        5.3.2 历史拟合及生产预测第87-90页
        5.3.3 影响因素分析第90-96页
第6章 结论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济南为例
下一篇: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房价预测与波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