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溶剂脱沥青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溶剂脱沥青工艺进展 | 第10-11页 |
1.2.1 ROSE工艺 | 第10页 |
1.2.2 新溶剂的应用 | 第10-11页 |
1.2.3 组合工艺的开发 | 第11页 |
1.3 重质油梯级分离工艺 | 第11-13页 |
1.4 超临界溶剂脱沥青工艺的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5 改进超临界溶剂脱沥青工艺的研究 | 第14-18页 |
1.5.1 超临界逆流萃取脱沥青 | 第15-16页 |
1.5.2 塔内填料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 第16-18页 |
1.6 溶剂脱沥青现阶段面临新问题 | 第18-19页 |
1.7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0-28页 |
2.1 原料 | 第20-21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21-23页 |
2.3 实验步骤 | 第23页 |
2.4 实验操作条件 | 第23-25页 |
2.5 实验装置重复性与可靠性验证 | 第25-27页 |
2.6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8-51页 |
3.1 并流萃取和逆流萃取效果对比 | 第28页 |
3.2 操作条件对脱沥青油收率的影响 | 第28-32页 |
3.2.1 压力对脱沥青油收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2.2 剂油比对脱沥青油收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3 主副溶剂比对脱沥青油收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4 温度对脱沥青油收率的影响 | 第31页 |
3.2.5 进料位置对脱沥青油收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操作条件对脱沥青油性质的影响 | 第32-49页 |
3.3.1 操作条件对脱沥青油残炭值的影响 | 第32-35页 |
3.3.2 操作条件对脱沥青油黏度的影响 | 第35-39页 |
3.3.3 操作条件对脱沥青油四组分组成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4 操作条件对脱沥青油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42-46页 |
3.3.5 操作条件对脱沥青油硫氮含量的影响 | 第46-49页 |
3.4 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梯级分离逆流萃取过程的AspenPlus模拟 | 第51-57页 |
4.1 进料石油馏分的输入 | 第51-52页 |
4.2 热力学方法选择 | 第52页 |
4.3 梯级分离逆流萃取模块建立 | 第52-53页 |
4.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4.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