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梯度功能材料抗侵彻性能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引言 | 第11页 |
1.2.2 关于梯度功能材料设计方法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关于梯度功能材料侵彻问题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第2章 材料抗侵彻机理的研究 | 第17-30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弹体侵彻防护材料破坏机理 | 第18-20页 |
2.2.1 弹头阻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页 |
2.2.2 靶面成坑机理 | 第18-19页 |
2.2.3 靶体材料背面崩落 | 第19-20页 |
2.3 弹体侵彻防护材料的研究方法简介 | 第20-24页 |
2.3.1 实验法 | 第20-21页 |
2.3.2 理论分析法 | 第21-23页 |
2.3.3 数值模拟法 | 第23-24页 |
2.4 混凝土破坏准则 | 第24-26页 |
2.5 混凝土材料的本构特性 | 第26-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梯度组成分布设计及优化 | 第30-57页 |
3.1 引言 | 第30-32页 |
3.2 梯度功能结构材料的组成 | 第32-33页 |
3.3 各功能层组成和制备 | 第33-37页 |
3.3.1 高抗冲击结构层 | 第33-35页 |
3.3.2 吸能缓冲结构层 | 第35-36页 |
3.3.3 保温隔热结构层 | 第36-37页 |
3.4 各组分的厚度比确定及优化 | 第37-55页 |
3.4.1 LS-DYNA有限元及其简介 | 第37-38页 |
3.4.2 各组分厚度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38-48页 |
3.4.3 各组分厚度的确定 | 第48-51页 |
3.4.4 各组分厚度的优化 | 第51-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弹体侵彻梯度功能材料的数值模拟 | 第57-68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材料模型及参数 | 第57-62页 |
4.2.1 弹丸模型及参数 | 第57-58页 |
4.2.2 梯度功能结构材料靶板模型及参数 | 第58-62页 |
4.3 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2-67页 |
4.3.1 靶体破坏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4.3.2 弹体侵彻深度分析 | 第65-66页 |
4.3.3 弹体侵彻速度-时程曲线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