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6页 |
1.1 声空化的概念及发展简述 | 第9-14页 |
1.1.1 声空化的概念 | 第9页 |
1.1.2 声空化的分类 | 第9-10页 |
1.1.3 声空化研究的发展历史 | 第10-14页 |
1.2 空化云中的声传播规律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2.1 空化云的概念及特点 | 第14-15页 |
1.2.2 空化云内声传播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3 空化云中声传播的实验研究方法概述 | 第17-18页 |
1.2.4 空化云中声传播的理论研究方法概述 | 第18-21页 |
1.3 关于频谱中频率“空隙”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1 光子晶体中的带隙 | 第21页 |
1.3.2 声子晶体中的带隙 | 第21-23页 |
1.3.3 局域化的概念 | 第23页 |
1.3.4 空化云中声信号频谱中的频率空隙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4 本文各章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理论与实验方法 | 第26-37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26页 |
2.2 理论方法 | 第26-31页 |
2.2.1 单气泡动力学方程 | 第26-27页 |
2.2.2 多个气泡的气泡动力学方程 | 第27-28页 |
2.2.3 非线性声波方程 | 第28-29页 |
2.2.4 平均场近似 | 第29页 |
2.2.5 非线性声波方程与混相模型的比较 | 第29-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36页 |
2.3.1 实验器材 | 第31-32页 |
2.3.2 实验器材功能简介 | 第32-35页 |
2.3.3 实验系统示意图及工作原理说明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空化云中声信号频谱中的“空隙”现象研究 | 第37-60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37页 |
3.2 数值模拟条件说明 | 第37-40页 |
3.3 理论和实验工作结果及讨论 | 第40-58页 |
3.3.1 有空化时的声信号波形图 | 第40-41页 |
3.3.2 数值计算中频率空隙的出现 | 第41-44页 |
3.3.3 实验中频率空隙的出现 | 第44-50页 |
3.3.4 理论上对声局域化现象的研究 | 第50-53页 |
3.3.5 弱声强情况分析 | 第53-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两种气泡混合的声空化现象研究 | 第60-74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60页 |
4.2 理论模型 | 第60-62页 |
4.2.1 固壁的声吸收理论 | 第60-61页 |
4.2.2 有耗散存在时的声波方程 | 第61-62页 |
4.2.3 两种气泡混合的声空化模型 | 第62页 |
4.3 工作结果及讨论 | 第62-72页 |
4.3.1 数值模拟条件说明及无空化时的声场情况 | 第62-66页 |
4.3.2 混合气泡声空化的气泡动力学行为 | 第66-69页 |
4.3.3 双气泡相互声辐射作用分析 | 第69-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声空化产热效应研究 | 第74-89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74页 |
5.2 理论模型 | 第74-77页 |
5.2.1 声空化产热的机理分析 | 第74-76页 |
5.2.2 数值模拟条件说明 | 第76-77页 |
5.3 计算结果及讨论 | 第77-86页 |
5.3.1 声吸收产热的量值估计 | 第78页 |
5.3.2 单气泡产热性质分析 | 第78-79页 |
5.3.3 空化云中气泡产热引起的温度上升随时间变化关系 | 第79-83页 |
5.3.4 空化云中气泡产热引起的温度上升的空间分布 | 第83-86页 |
5.4 空化产热实验情况 | 第86-88页 |
5.4.1 实验条件说明 | 第86-87页 |
5.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7-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3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9-91页 |
6.2 本文工作的主要创新点 | 第91-92页 |
6.3 未来可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附录A 非线性声波方程的推导 | 第103-107页 |
附录B 预修正方法求解含耗散项的波动方程说明 | 第107-10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