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教授运用“三段六辨”学术思想治疗大肠癌经验总结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s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4-31页 |
1 西医学对大肠癌的研究 | 第14-19页 |
1.1 大肠癌的发病机制 | 第14-16页 |
1.2 大肠癌的诊断 | 第16-17页 |
1.3 西医治疗 | 第17-19页 |
2 中医学对大肠癌的研究 | 第19-27页 |
2.1 病因病机 | 第19-21页 |
2.2 证型分类 | 第21-24页 |
2.3 中医治疗 | 第24-27页 |
3 “三段六辨”学术思想论治大肠癌 | 第27-31页 |
3.1 大肠癌病因病机 | 第28页 |
3.2 “三段六辨”学术思想论治大肠癌 | 第28-31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31-6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2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31页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1页 |
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第31页 |
2.4 纳入标准 | 第31-32页 |
2.5 排除标准 | 第32页 |
2.6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 | 第3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3.1 保存、处理原始资料 | 第32页 |
3.2 病案数据预处理 | 第32页 |
3.3 建立数据库 | 第32页 |
3.4 课题研究 | 第32-33页 |
4 疗效标准 | 第33-34页 |
4.1 症状评分标准 | 第33页 |
4.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33-34页 |
4.3 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 | 第34页 |
5 结果 | 第34-55页 |
5.1 病例入选 | 第34-36页 |
5.2 病程阶段分布情况 | 第36-37页 |
5.3 舌质频数分布 | 第37-38页 |
5.4 舌苔频数分布 | 第38-39页 |
5.5 脉象频数分布 | 第39-40页 |
5.6 大肠癌各中医证型构成情况 | 第40-41页 |
5.7 常用药物频数分布 | 第41-44页 |
5.8 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用药频数分析 | 第44-47页 |
5.9 总药物功效频数分析 | 第47-49页 |
5.10 常用药物药性分布 | 第49-50页 |
5.11 常用药物药味分布 | 第50-51页 |
5.12 常用药物归经分布 | 第51-52页 |
5.13 部分常用药对及置信度 | 第52-53页 |
5.14 肿瘤标记物CEA,CA199比较 | 第53页 |
5.15 症状的频数统计 | 第53-54页 |
5.16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 第54-55页 |
5.17 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 第55页 |
6 讨论 | 第55-60页 |
6.1 病因病机 | 第56-57页 |
6.2 立论依据 | 第57页 |
6.3 辨证治法 | 第57-58页 |
6.4 药物及疗效分析 | 第58-59页 |
6.5 典型病例 | 第59-60页 |
7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