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自然常识论文

基于概念转变视角的STEM教学设计实证研究--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缘起第10-13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1.1.2 研究问题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4-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页
        1.3.2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4-16页
    1.4 研究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3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3页
        2.1.1 STEM第18页
        2.1.2 概念第18-19页
        2.1.3 概念转变第19页
        2.1.4 教学设计第19-21页
        2.1.5 教学策略第21-23页
    2.2 理论基础第23-30页
        2.2.1 概念转变理论第23-28页
        2.2.2 古德莱德课程理论第28-29页
        2.2.3 情境学习理论第29-30页
    2.3 国内外STEM教学设计现状第30-32页
        2.3.1 国外STEM教学设计研究现状第30-31页
        2.3.2 国内STEM教学设计研究现状第31-32页
    2.4 国内外STEM课程案例介绍第32-36页
第三章 小学《科学》课程相关前概念的现状调查第36-45页
    3.1 调查对象第36页
    3.2 调查工具的编制第36-37页
        3.2.1 问卷的编制过程第36-37页
        3.2.2 学生访谈提纲的设计第37页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7-44页
        3.3.1 问卷的统计与分析第38-41页
        3.3.2 学生访谈的分析第41-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概念转变视角下小学《科学》的STEM教学设计第45-57页
    4.1 概念转变视角下STEM课程教学设计第45页
    4.2 教学目标设计第45-46页
    4.3 学习者分析第46页
    4.4 教学内容设计第46-48页
        4.4.1 小学《科学》课程课标分析第47页
        4.4.2 “形状与结构”单元教材内容分析第47-48页
    4.5 教学策略设计第48页
    4.6 教学活动设计第48-54页
    4.7 教学评价设计第54-55页
    4.8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基于概念转变的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分析第57-92页
    5.1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表的研究与设计第57-60页
        5.1.1 课堂观察研究对象的选取第57页
        5.1.2 课堂观察维度表的构建第57-60页
    5.2 课堂观察分析第60-70页
        5.2.1 课堂观察维度表统计分析第61-67页
        5.2.2 课堂典型行为分析第67-70页
    5.3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的比较研究第70-79页
        5.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问卷调查的比较研究第70-77页
        5.3.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访谈结果的比较研究第77-79页
    5.4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作品的比较研究第79-85页
    5.5 教师访谈第85-90页
        5.5.1 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第85页
        5.5.2 教师访谈的分析第85-90页
    5.6 结论与启示第90-91页
    5.7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92-96页
    6.1 研究总结第92-94页
    6.2 主要的创新点第94-95页
    6.3 研究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附录1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单元调查问卷第102-105页
附录2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单元访谈提纲第105-106页
附录3 传统“形状与结构”单元教学设计(对照班)第106-111页
附录4 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单元教学设计(实验班)第111-116页
附录5 教师访谈提纲第116-117页
附录6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作品评价表第117-118页
附录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循环练习法在小学中年级学生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出国游学现象研究--以济南市X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