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PTN与OTN协同运维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页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安排第11-13页
第二章 网络现状及问题分析第13-19页
    2.1 PTN网络现状第13-15页
        2.1.1 网络组网结构第13-14页
        2.1.2 PTN网络设备型号第14页
        2.1.3 PTN网络保护方式第14页
        2.1.4 PTN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第14页
        2.1.5 PTN网络现状分析第14-15页
    2.2 OTN网络现状分析第15-16页
    2.3 PTN+OTN联合组网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6-19页
        2.3.1 PTN+OTN联合组网现状第16页
        2.3.2 PTN+OTN协同运维存在问题第16-17页
        2.3.3 PTN和OTN网络的联合典型组网模型第17-19页
第三章 PTN+OTN组网方式下的网络互通要求第19-22页
    3.1 PTN接口至OTN的封装映射方式第19-20页
    3.2 业务接口配置建议第20-22页
第四章 PTN+OTN保护协调研究第22-37页
    4.1 PTN网络保护机制第22-29页
        4.1.1 PTN网络的线性保护机制第22-24页
        4.1.2 PTN网络的环网保护机制第24-27页
        4.1.3 双归保护机制第27-29页
    4.2 OTN网络保护机制第29-32页
        4.2.1 线性保护机制第29-31页
        4.2.2 环形保护机制第31-32页
    4.3 不同组网模型下的保护配置策略第32-34页
        4.3.1 仅核心层PTN over OTN第32-33页
        4.3.2 仅汇聚层部署OTN第33页
        4.3.3 核心层和汇聚层PTN over OTN第33页
        4.3.4 不同保护策略的带宽资源分析第33-34页
    4.4 联合组网模型下保护策略的网络运维分析第34-36页
        4.4.1 PTN网络配置保护,OTN网络提供波长或ODUk通道第34-35页
        4.4.2 PTN网络配置保护,其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分别由OTN提供保护第35-36页
    4.5 不同组网模型下保护策略的配置及运维建议第36-37页
        4.5.1 联合组网模式下的保护配置建议第36页
        4.5.2 联合组网模式下的保护运维建议第36-37页
第五章 PTN+OTN组网下告警关联分析第37-45页
    5.1 OTN系统中的告警与性能分析第37-38页
    5.2 PTN系统中的告警和性能分析第38-42页
    5.3 PTN+OTN系统中的告警关联分析第42-45页
第六章 PTN+OTN组网下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互通研究第45-71页
    6.1 概述第45页
    6.2 PTN频率同步及时间同步要求第45-56页
        6.2.1 PTN频率同步要求第45-50页
        6.2.2 PTN时间同步要求第50-56页
    6.3 OTN时间同步及频率同步要求第56-61页
        6.3.1 OTN频率同步要求第56-58页
        6.3.2 OTN时间同步要求第58-61页
    6.4 PTN+OTN同步互通场景及要求第61-68页
        6.4.1 PTN+OTN同步互通场景第61-62页
        6.4.2 OTN与PTN频率同步互通方式及要求第62-64页
        6.4.3 PTN+OTN时间同步互通方式及要求第64-68页
    6.5 PTN+OTN组网下同步指标分配第68-71页
        6.5.1 PTN+OTN组网下频率同步指标分配第68-69页
        6.5.2 PTN+OTN组网下时间同步指标分配第69-71页
第七章 网络性能的运维指标要求第71-77页
    7.1 基于互典型业务的性能要求第71-72页
        7.1.1 移动回传业务第71-72页
        7.1.2 大客户专线业务第72页
    7.2 PTN+OTN联合组网端到端指标要求第72-77页
        7.2.1 OTN承载以太网业务的性能指标第72-73页
        7.2.2 PTN+OTN端到端业务性能指标第73-77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8页
    8.1 论文总结第77页
    8.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槽线研究及其在缝隙天线中的运用
下一篇:TD-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