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4页 |
1.1 猫弓形虫病的发现历史 | 第15-16页 |
1.2 猫弓形虫病流行病学与分型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猫弓形虫病预防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弓形虫在猫肠内发育的研究 | 第18-20页 |
1.5 弓形虫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5.1 转录组学及弓形虫与宿主互作转录组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5.2 蛋白质组学及弓形虫与宿主互作转录组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5.3 弓形虫卵囊相关组学的研究 | 第23页 |
1.6 展望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弓形虫感染早期家猫小肠转录组学的研究 | 第24-5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1.1 试验动物和弓形虫虫株 | 第24页 |
2.1.2 主要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24页 |
2.1.3 试验设计及猫小肠组织的收集 | 第24页 |
2.1.4 猫小肠组织总RNA提取和质量鉴定 | 第24-25页 |
2.1.5 弓形虫感染的鉴定 | 第25页 |
2.1.6 转录组测序和基因组比对 | 第25-26页 |
2.1.7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页 |
2.1.8 转录组测序的qRT-PCR验证 | 第26-28页 |
2.2 结果 | 第28-49页 |
2.2.1 中国狸花猫小肠组织的弓形虫鉴定和RNA质量检测 | 第28页 |
2.2.2 RNA测序结果 | 第28-30页 |
2.2.3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第30-31页 |
2.2.4 转录组测序结果的qRT-PCR验证 | 第31-32页 |
2.2.5 猫肠转录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49页 |
2.3 讨论 | 第49-52页 |
2.3.1 弓形虫感染早期狸花猫小肠的免疫反应 | 第49-50页 |
2.3.2 弓形虫感染与其它疾病的关系 | 第50-51页 |
2.3.3 雌激素信号通路对弓形虫卵囊发育的影响 | 第51-52页 |
第三章 弓形虫感染早期家猫小肠蛋白组学的研究 | 第52-8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7页 |
3.1.1 试验动物和弓形虫虫株 | 第52页 |
3.1.2 主要试验仪器及试剂 | 第52页 |
3.1.3 试验设计及猫小肠组织的收集 | 第52页 |
3.1.4 猫小肠组织总蛋白的提取 | 第52-53页 |
3.1.5 iTRAQ标记及SCX分馏 | 第53-54页 |
3.1.6 LC-ESI-MS/MS分析 | 第54页 |
3.1.7 信息分析流程 | 第54-55页 |
3.1.8 弓形虫感染猫小肠早期蛋白组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3.1.9 弓形虫感染猫小肠早期蛋白组数据的PRM验证 | 第56-57页 |
3.1.10 转录组与蛋白组数据的关联分析 | 第57页 |
3.2 结果 | 第57-78页 |
3.2.1 标准曲线及样品蛋白质浓度 | 第57-58页 |
3.2.2 SDS胶检测图 | 第58-59页 |
3.2.3 鉴定结果统计 | 第59页 |
3.2.4 差异表达蛋白筛选结果统计 | 第59-60页 |
3.2.5 鉴定蛋白GO注释 | 第60-62页 |
3.2.6 差异蛋白质代谢通路(KEGG pathway)注释 | 第62-71页 |
3.2.7 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 | 第71-74页 |
3.2.8 弓形虫感染猫 0 h、6 h、12 h、18 h、24 h、72 h和 96 h的韦恩图(Venn)分析 | 第74-75页 |
3.2.9 蛋白组数据的PRM验证 | 第75页 |
3.2.10 转录组与蛋白组数据的关联分析 | 第75-78页 |
3.3 讨论 | 第78-81页 |
第四章 弓形虫感染家猫早期表达的蛋白的反应原性研究 | 第81-9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81-88页 |
4.1.1 主要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81-82页 |
4.1.2 猫小肠组织总RNA提取和质量鉴定 | 第82页 |
4.1.3 弓形虫感染猫早期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82-83页 |
4.1.4 弓形虫感染猫早期表达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83页 |
4.1.5 弓形虫感染猫早期表达基因的序列扩增 | 第83页 |
4.1.6 Gene2-6 连接pMD?18-T载体 | 第83页 |
4.1.7 重组载体的转化及鉴定 | 第83-84页 |
4.1.8 重组载体pMD18-G2-6 的提取 | 第84页 |
4.1.9 重组载体的酶切及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84-85页 |
4.1.10 pET28a(+)质粒的酶切及回收 | 第85-86页 |
4.1.11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86页 |
4.1.12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86-87页 |
4.1.13 猫弓形虫阴、阳血清的获得 | 第87-88页 |
4.1.14 重组表达蛋白的反应原性分析 | 第88页 |
4.1.15 猫弓形虫病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88页 |
4.2 结果 | 第88-95页 |
4.2.1 弓形虫感染猫早期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88-89页 |
4.2.2 弓形虫感染猫早期表达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89-91页 |
4.2.3 蛋白表达 | 第91-93页 |
4.2.4 rTgPr2、rTgPr3、rTgPr4、rTgPr5和rTgPr6蛋白的纯化 | 第93页 |
4.2.5 猫弓形虫阴、阳血清的判定 | 第93页 |
4.2.6 rTgPr2、rTgPr3、rTgPr4、rTgPr5和rTgPr6蛋白反应原性的检测 | 第93-94页 |
4.2.7 猫弓形虫病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94-95页 |
4.3 讨论 | 第95-9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作者简介 | 第111页 |